巴彥當時驚恐萬分,隋人怕要屠族吧。
他們戰戰兢兢地等了許久,發現隋人並沒有牽連他們,這才安心下來。
一群隋人來到了部落裡,然後宣佈他們這從此不叫夫幹部了,改名叫做武川鄉。
隋人發給了他們一個硬紙片,說這就代表了他們的身份。然後隋人還把牛羊給他們分了下來,看的巴彥是目瞪口呆。等到巴彥第二日起床之時,看到屬於自己的帳篷和牛羊,才發現一切都是真的,他自己是如此充滿了幹勁。
日子很快就好起來了。
有漢人專門來到他們的村子指導他們進行農耕生產;有專門教漢話的人來到部落裡教授他們說漢話;有一日還有一群穿著白色衣服的人來到部落說是要免費為他們看病······
這一切以前都不敢想啊。
鹽、鐵、糧食都被解禁,而他們養的牛羊也可以直接賣給了豐州官府。第一次買到一罐子鹽巴,巴彥的淚都流出來了,抱著這罐子鹽巴嚎啕愛哭。當初他的父親就是南下打草谷時受了重傷回來的,臨死前還抱著搶來的一點鹽巴。
為了這麼點鹽巴丟了命啊!
寨子裡說了,這樣的生活都是豐州的黃總管賜予他們的。巴彥不懂總管是什麼,聽說比部落裡族長的族長還要大,那得是多大啊。但這仍舊不能影響他對黃明遠的熱情。
各部落的很多人都像巴彥一樣,供奉著黃明遠。
巴彥二十多了,也沒有媳婦,只和一個老孃住在一起。
晚上回到帳篷裡,阿孃將新漿洗、梳理好的羊毛遞給他,告訴巴彥明天去南邊的漢人草市上把羊毛賣了。
“巴彥,這一斤漿洗、梳理好的羊毛,能賣五、六十錢!羊絨更貴,一斤就能賣一百錢呢!”
巴彥有些不理解,怎麼部落裡到處都是的羊毛也這麼值錢了,隋人要他們幹什麼?難道他們都是傻子?忽然巴彥發現不對,自己也是隋人,不是傻子。
老孃絮絮叨叨地跟巴彥說著話,等到他們攢夠了錢,就把巴彥看上的那個小娘子給娶回來,他都這麼大了,該結婚了。
聽到阿孃這話,巴彥又充滿了希望。往常部落裡的女子都被頭人給挑走了,那裡輪得上他們娶妻。現在自己有了錢,也該娶個媳婦了。
“阿孃,你一天能梳理多少羊毛?”巴彥熱情地問道。
他阿孃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今日巴彥怎麼問這個,便說道:“我年紀大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剪下來的羊毛,在河邊再漿洗、梳毛、烘乾,一天下來也就能弄五六斤。”
巴彥一愣,五六斤,那得好多錢吧。有了錢就能去漢人那裡買回幾匹漂亮的布帛,甚至還能買些鹽、茶。
巴彥差一點跳起來,說道:“阿孃,明個我放完馬,也去幫你剪羊毛。”
對於巴彥他們來說,有了盼頭,日子越過越綿長,而生活或許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