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本就甲冑齊全,很多戰馬為了抵禦弓箭也在馬前披上了皮甲,防禦能力強悍。這樣緊密陣型的騎兵並不比重甲騎兵差。
而且隋軍打的是陣型,進退劃一,單個的突厥軍隊撞上之後,四面八方都是隋軍計程車兵,那裡能抵抗。
“舉矛!”
最前排的騎兵紛紛平舉起手中的長矛,指向敵人。騎槍在歐洲流行數千年,雖說後世頗有詬病,但決不是一種無用的工具。
為了提升部隊的突擊能力,黃明遠專門在一部分突擊部隊中配備長矛,當做騎槍使用。
“刺!”
隋軍的長矛利用衝鋒加成瘋狂地刺向敵軍。
突厥軍幾乎沒什麼鐵質甲冑,那些劣質皮甲根本擋不住長矛突刺,堅固的長矛簡直是人神皆懼的大殺器。訓練有素的隋軍手中的長矛紛紛戳穿了對面突厥騎兵的胸膛,瞬間便在整個突厥人陣型之中撕開一道巨大的口子。
隋軍的突刺讓阿史那班昔看得是瞠目結舌,目眶盡裂。
突厥軍隊為他們的驕縱與無知付出了代價,成排成排的突厥騎兵倒在了衝鋒的路上,而隋軍如山一般像他們壓來,不少突厥騎兵已經未戰先膽寒起來。
此時隋軍怎麼會放棄這種擴大戰果的機會。
隋軍中軍大旗一搖,張文迅所部的騎兵後部再次加速,在長矛騎兵的兩翼殺出,沿著長矛騎兵開啟的缺口不斷地擴大戰果。
各路突擊叢集都是對著阿史那班昔的中軍,因此不斷擠壓阿史那班昔中軍的生存空間。被擠在最中間的突厥騎兵前有隋軍的長矛橫刀,後有不斷湧上來的後部騎兵,無論騎術多麼精良,根本沒法騰挪閃避,只能成了隋軍的刀下亡魂。
戰鼓擂擂,紅旗嘶鳴。
原本亂中有序的突厥陣型立刻被隋軍的矛騎兵衝得七零八落。阿史那班昔看著麾下悽慘的樣子,欲哭無淚,不是說隋軍善步,突厥善騎,怎麼隋軍的騎兵也如此厲害?
此時的阿史那班昔滿心後悔,現在他真想全軍撤回來,到眉間城堅守。只是現在雙方犬牙交錯,突厥人一旦敢後退,一定會全線崩潰,被隋軍追著圍殲的。
而且現在突厥人完全無法發揮其部的數量優勢。
隋軍選擇的戰場是一段山脈的餘部,隋軍所處的位置正好居於高點,俯瞰全域性。隋軍成錐子一樣插入突厥陣型,而突厥人根本無法完成原本的兩翼包夾,中軍被打得落花流水,而兩翼因為插不上手,只得乾瞪眼。
當然突厥兩翼的騎兵打不到隋軍,其實隋軍對他們也無能為力,主要是張文遠不肯動用剩下的一千五百騎去隔絕對方兩翼。
眼下局面已成相持,身後李景的代州軍離自己也不過七八十里,疾馳三個時辰便可以趕赴戰場。現在張文遠不知道突厥人有沒有後手,因此故意儲存實力,只要把這群突厥人拖在此地,這群煮熟的鴨子便跑不了。
也是因為張文遠身後的是李景部,換了其他友軍張文遠還沒有這個底氣。李景的副將是代州車騎將軍劉雲芳,正是大同一脈的人。
也幸虧張文遠的謹慎,此戰才避免可能出現的損失。
此時對面的阿史那班昔已經沒有底氣再談全殲隋軍了,只求能夠脫身,為此他馬上派人去召回伯勒克所部增援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