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州三鎮南下之際,遠在幽州的來護兒已經拿下幽州軍。
當日漢王楊諒舉兵叛亂之後,黃明遠向楊廣建議徵調各部擊之,其中一路便是原瀛洲刺史來護兒這一路幽州軍。
現任幽州總管府總管是左武衛大將軍陳國公竇榮定的兒子竇抗。竇抗乃是隋文帝楊堅的外甥,其母乃是楊堅的姐姐安成長公主。竇抗姿容秀美,性情坦率,稍通圖史,深受楊堅的寵愛。後竇抗歷任梁州刺史、岐州刺史等職務。
原任幽州總管漁陽郡公元弘嗣是個酷吏,對人嚴酷無情,暴虐不堪,幽州官吏不堪其苦,楊堅才以竇抗代之。
漢王楊諒反叛之後,四方之地,皆有響應。此時幽州作為幷州的側翼,自然是雙方關注、爭奪的焦點。楊廣因為竇抗素來與楊諒交好,因此擔心竇抗會舉兵響應楊諒的叛亂。幽州是邊鎮重地,擁精兵數萬,善戰之將無數,一旦竇抗選擇響應楊諒,率幽州兵席捲河北,則大河以北不復長安朝廷所有。
長安根本無法承受幽州反叛的代價。
楊廣準備派人替換竇抗,但又恐若是直接下旨命人替代,手握重兵的竇抗會選擇直接抗命,反了朝廷。
因此朝廷不能直接明文下發,只得使人暗中替代。而且此人必須有威望、有能力,前往幽州也可鎮得住幽州的驕兵悍將。
本來前總管元弘嗣最合適,他先後在幽州擔任長史、總管,有能力,也瞭解幽州的情況。奈何他之前弄得幽州天怒人怨,根本不得人心,楊廣也無可奈何。
這時楊素推薦前江州刺史勃海人李子雄為將代之,而黃明遠也趁機向楊廣舉薦前瀛洲刺史、現右領左右府大將軍來護兒代之。
李子雄出身遼東李氏,曾跟隨楊素征討塞外、江南,是楊素的心腹。
而來護兒是楊廣的麾下親信,曾隨軍平定南陳。後來來護兒一直在楊廣麾下征討江南反叛勢力,先後擔任泉州刺史、建州總管等職務。仁壽元年,來護兒改任瀛州刺史。楊廣即位,來護兒再次被徵召入朝,擔任右領左右府大將軍。
此時來護兒還沒有入朝,黃明遠以其相近幽州,舉薦其代竇抗為幽州總管。
楊廣左右斟酌,還是覺得楊素舉薦李子雄有私心,而黃明遠往日與來護兒關係並不親近,來護兒又是其心腹,因此最後還是任命來護兒為幽州總管。
來護兒接令之後,率人星夜直奔幽州。
雖然瀛洲、幽州很近,來護兒很快到達,但此時奪權卻成了難事。
來護兒往日在幽州並沒有根基,甚至連熟識的官員都沒有。竇抗作為一軍之主,手下有雄兵數萬,來護兒也不能直接上門說自己要接任總管,令竇抗放棄抵抗。因此對於這個任務,來護兒是一籌莫展。
來護兒在幽州城內待了兩日,卻絲終沒有好辦法。
黃明遠曾去信來護兒到了幽州之後,可聯絡黃明遠的好友幽州總管府法曹參軍事張方昕,其能以為內應。
張方昕是黃明遠的姐夫張方翼的兄長,清河張氏安陽一房的嫡長子。張方昕和黃明遠從小熟識,二人素來親善,引為至交。
來護兒到了幽州之後,因進展不順,便秘密前去見張方昕,此時張方昕已經得到黃明遠的去信,因此來護兒一說明來意,張方昕便表示支援。
張方昕向來護兒獻計,可使來護兒詐稱調任營州總管,並在館舍之中埋伏,當竇抗前來之時,來護兒便直接將其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