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度、量、衡,全部依照古制。
改上柱國以下官為大夫,原上柱國以下至都督共十一等,現改為光祿、左光祿、右光祿、金紫光祿、銀青光祿、正議、通議、朝請、朝散九大夫,改開府儀同三司為從一品文散官階。
當然上面幾條,無論怎麼解釋,都可以讓人接受。
但下一條就讓所有人崩潰了。
廢伯、子、男爵,只留王、公、侯三等爵。而且將以前所賜封的爵位、勳位、散官全部廢除,立功後重新再封。而且所封爵全部變成了光祿大夫之類的散官、文官稱號。至於原本龐大的王府、上柱國府、柱國府等各級屬官,全部撤銷。
平心而論,這些改革好不好?好!
可眾人願不願意接受?不願意!
楊廣此舉,可以說是將世家大族的勳官、爵位、門望,以及官員的升級,通通都廢除或者凍結,對於門閥來說就剩挖祖墳了。
可以說對於所有世家大族來說,楊廣可謂是寇仇。
自隋亡到唐亡,白馬驛之禍,朱溫將三十多名頂尖門閥領袖,左僕射裴樞、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這才標誌著世家政治的滅亡。
而楊廣竟然準備提前三百年完成這個事情。所以三徵高麗之後,眾人對大隋群起而攻之,再無人真的忠於大隋,李唐起兵入關中如摧枯拉朽一般,都是在此埋下的禍根。
當然,黃明遠阻止不了。
對於楊廣的政策,黃明遠曾向楊廣進言:“如此快步急行,容易崴腳。”
楊廣卻回黃明遠道:“天下之大,不快步疾行,如何能夠快速前進。道路漫長,雖偶有崴腳,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
黃明遠無言。
可疥癬之疾終成肘腋之患,乃至病入膏肓。
對於這些改革,其他人不滿,黃明遠自是不能不滿。而且黃明遠身上的衛公,本就是改制後的爵位,不在廢黜的行列。
楊廣又以黃明遠和宇文述為開府儀同三司,為散官最高職務。引得所有人羨慕不已。沒辦法,誰叫人家是心腹呢?
除此之外,趙國公獨孤纂被封為蜀公;莒國公蕭琮被封為梁公;豆盧願師被封為雍丘侯,全是楊廣的親戚。再加上黃明遠、宇文述、楊玄感三人,整個朝廷上上下下一共只有六個人有爵位。
事實上不只是黃明遠看到了問題,連婦女、小孩都明白楊廣之策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