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長平郡太守,檢校右侯衛將軍張文遠為右軍總管,抽調左武衛虎賁郎將高元備、幽州總管府虎牙郎將呂會彥二人為將佐之。
並從幽州再次抽調精銳萬人,以虎賁郎將焦方傑指揮,作為黃明遠的中軍。
至於剩餘軍隊,黃明遠準備將其留在涿郡,繼續編練。又抽調文城郡太守劉雲芳和行軍司馬李靖二人,負責編練之事。
豐州一系的將領在河東、關北蟄伏了十多年,漸漸從關隴世家手中奪取了當地軍隊的實際統治權。這一次統兵三十多萬軍隊,黃明遠手上實在是缺高階將領,為了能夠完全掌握這支軍隊,黃明遠不得不將各地外派的豐州將領回撥。
雖然四面佈局很重要,但徵遼東更重要。
這樣算上四萬府兵,一萬幽州兵,再加上六萬多禁軍,接近十二萬人馬,不多不少,正適合大規模作戰。
不得不承認,十萬人是最適合大叢集作戰的,指揮方便,又能充分發揮人力優勢。
五月十二日,黃明遠率軍到達天津港。
巘戅追文巘戅。天津港位於後世的天津一帶,是海河的出海口。歷史上天津要到明朝才會有,但黃明遠為了方便海運,便命人在此修築碼頭,還建了一座城,並命名為天津城,至於港口則為天津港。
不過意義肯定不是天子渡河處了。
後來的天津港離著這裡還有十多里,後世塘沽一帶現在都是大海,得隨著北宋時黃河北移奪了海河出海口,泥沙淤積,才衝出一個塘沽港來。
此地北通幽州,向南沿著永濟渠直達洛陽,向東又有出海口,可謂是天選之地。
從天津港出發,可以溝通拒馬河、桑乾河、滹沱河、易水、沽河等幾乎整個華北的所有水系。
黃明遠以此作為物資中轉站和運輸基地,可謂是最佳選擇。為了加強防禦,黃明遠命涿郡都尉張文迅屯兵八千於此。
五月十四日,黃明遠登上北上的船隻,帶領五萬主力沿著海岸線往遼東而去。
從天津港到遼水出海口,黃明遠已經打造了一條相當成熟的海上運輸通道。透過海運,比之前千里陸上運輸方便無數倍。
為了這次運輸,黃明遠又從來護兒麾下抽調兩萬水師,由周法尚指揮,專門為大軍保駕護航。而且為了方便大軍中途補給,黃明遠又命人專門在臨渝關、臨海鎮、葫蘆島修建碼頭。
之前從中原往遼東運送的罪民,大多都是由這條航線送達遼東的。
黃明遠坐在樓船之上,極目遠眺,滄海無限,天與地與大海,綿延在遠處,目之所及,盡是這一片蔚藍色。而此時從這片蔚藍處無限飛渡,這天,這地,這無限風光裡,黃明遠將要再一次乘風破浪,直濟滄海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