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的幾十萬大軍還在遼東呢。
黃維揚便又說道:“那外祖為什麼不勸天子不要北上?此時既然不知突厥人的意圖,宜靜不宜動。況且大隋到了這個地步,天子還要大規模的出巡,實在是勞民傷財,這國家再富裕也不能這樣敗壞。”
黃維揚面對外祖父,倒是不避諱自己的一些觀點。事實上黃維揚雖然年紀小,但因為跟著楊佶一起了解朝政,所受的教育也是最頂尖的皇家教育,眼界遠比常人開闊。
裴矩也是一臉苦笑,自己雖說和裴蘊、虞世基、宇文述併為天子的四大心腹,但常在外處理外交諸事,早就大權旁落。況且因為自己的女婿是黃明遠,天子為了平衡,也將自己排在心腹之外。
若不是因為當初的舊情,自己早就被天子出為外官了。但連張衡都被殺了,自己跟天子的那點舊情能容得了自己在天子面前直言進諫嗎?
“這大隋的路是天子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別人擋不得啊。”
······
大業十年四月底,楊廣急不可耐地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這一次楊廣仍是大張旗鼓,車馬隨從十多萬,光是一個六和城就是一座移動的城堡,蔚為壯觀。楊廣到了汾陽宮(今山西省武縣西南管涔山上)的時候,甚至因為人員太多,顯得宮城地方窄小,百官、士卒們都分散在山谷間用草搭成營帳居住。
河東之地算是統治比較穩定的地方,主要是黃明遠當年透過平定漢王楊諒之亂,在這裡留下了深厚的影響力,安置了大批將領。十多年來,整個河東,包括太原、上黨、長平、文城、龍泉、離石、樓煩等地,遍佈豐州將領。
不過河東也是多方勢力的交匯之地。這裡有代北將門,太原王家為首的幷州世家,聞喜裴氏為首的河東世家,關隴貴族,甚至是漢化的北地胡人。
去年,肆虐整個中原大地的農民起義也傳染到河東,先後有離石郡的胡人劉龍兒(也叫劉苗王)和其弟劉六兒率眾造反,自稱天子,眾至數萬。朝廷派將軍潘長文征討,卻沒有得勝。
到了年底,河東郡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毋端兒在龍門起事,眾至十餘萬,甚至一度威脅到臨汾、絳郡。
楊廣車駕北上沒多久,便為毋端兒的亂匪所擾,楊廣大怒,乃命衛尉少卿李淵為河東撫慰大使,承製黜陟選補郡縣文武官,還負責徵發河東之兵討伐群盜。
經過楊廣多時的考察,李淵算是順利透過了天子的考察,開始被委以重任了。
當然這些事對於楊廣來說都是小事,並不能影響楊廣北巡的興致和決心。楊廣在汾陽宮待了數日,便命令北巡的隊伍北上出塞。
上一次出塞是大業五年,到現在已經數年之久,今次出塞,沿途風景依舊,楊廣也看得興致勃勃。
在洛陽城內待的這一年多,讓他憋得很難受啊。
出了長城,便是望不盡的綠色原野。天高雲淡,風清氣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讓人別樣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