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黃明遠讓張儉給俟利弗帶的就兩句話,一句便是隋軍主力已經佔領恆安鎮,幾十萬大軍將突厥人反包圍了,何去何從俟利弗看著辦?第二句便是隻要俟利弗能殺了始畢可汗,黃明遠便保俟利弗為突厥大可汗。
黃明遠不指望俟利弗真能殺了始畢可汗,但只要亂了他的心就成。
俟利弗聽到張儉的帶話,大吃一驚,連手中把玩的如意都掉在了地上。不過俟利弗也是個心機深沉的人,雖然震驚,但卻沉得住氣。
俟利弗笑道:“隋人,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如此矇騙於我,差點著了你的的道。恆安鎮遠在北面,你如何破了恆安鎮。我看你破恆安鎮是假,要要以此假訊息來離間我大突厥是真!你以為我會送你矇蔽,來人,把這個隋人給我拉出去砍了,把頭送給大可汗。”
張儉此時也沒想到這俟利弗變臉這麼快,衛公稱此人“鬼心似狐”,果然如此。
不過張儉沒有驚慌,反而笑道:“英明可汗當真覺得我在說謊,那鐵勒人為什麼連聲招呼也不打就拼命往北逃了呢?英明可汗仔細想想吧。
今我數十萬大軍已將爾等團團包圍,殲滅爾等也只在須臾之間。
我這次前來,是衛公宅心仁厚,有意放可汗一馬。大隋要殺的只有咄吉世這個卑鄙無恥、叛君逆主的奸賊,與旁人無關。可若是可汗一心想跟著咄吉世同死,在下也沒有辦法。可汗自比當年的都藍、達頭如何,而今骨頭怕是也找不到了。”
俟利弗眼看張儉如此鎮定自若,成竹在胸,心知壓不住對方。而且聯絡鐵勒人突然撤退一事,對方說的怕是真的。
俟利弗不敢想象恆安鎮丟失之後會引發的連鎖反應。
此時十多萬突厥大軍傾巢而動,集聚在雁門。南面的數萬隋軍鎖住忻口;黃明遠又帶數萬軍隊屯兵繁峙;西面是鄭言慶的豐州軍;而北面恆安鎮已丟,十多萬大軍相當於完全陷入隋軍的包圍圈中。
這是在山河險阻的河東,不是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面對強敵,他們可謂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況且他們是異地作戰,軍心不穩。而且突厥軍隊多畏懼於大隋的戰力,內部有很多人反對背叛大隋。恆安鎮失守的訊息若是在十多萬突厥大軍之中傳開,隋軍甚至不用打,突厥人自己就會亂了。
面對這種惡劣的局勢,俟利弗不認為自己可以力挽狂瀾。
怎麼選擇已經註定了,於是俟利弗連忙賠上笑臉說道:“隋使勿走,是小汗剛才失禮了。”
俟利弗讓人放開張儉,他則親自上前給張儉賠禮道歉。
張儉態度倒是淡然,寵辱不驚。
俟利弗問道:“衛公之言,可是當真?我等如何能相信衛公的話?”
張儉乃說道:“英明可汗,你要知道,這件事你若是不去做,有人想代你去做,大隋不是非可汗不可。
大隋對草原之地沒有什麼興趣,也不可能費那麼大力氣去經營草原,所以必須有人替大隋代為管理草原諸部。其實這個人只要心向大隋,到底是誰大隋並不在乎。
大隋要的是像《定北城盟約》剛簽訂時草原的樣子,要的是穩定與平衡,而不是有人試圖一統草原的局面。
這個時候,誰能讓大隋滿意,大隋自然便會支援此人。所以不是可汗如何相信衛公的話,而是可汗如何讓衛公感受到可汗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