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失缽死在了衝鋒的戰場上,而其子大羅便帶著不到四千的薛延陀部殘兵踏上了東歸的征程。從伊列河到金山有兩千裡,從金山到漠北更不知道有多遠,但薛延陀部走得義無反顧,他們要生存的空間,哪怕前路漫漫。
······
阿史那啜誅滅了薛延陀部的主力,看著乙失缽的屍體,心中卻沒有任何的開心。
阿史那啜是西突厥之中少有的戰略眼光卓越之人,所以他沒法開心起來。薛延陀部本來是西突厥下面附屬的一個部落,若不是薛延陀部背叛遏索山,那西突厥面對隋軍就還有機會,牙帳也不會失陷,河中或許也不會生亂,整個碎葉川草原更不會混亂成這個樣子。
還有天山以南。
隋軍佔領焉耆西突厥沒時間管,隋軍佔領高昌,西突厥還是沒有時間管,現在隋軍已經命令部隊在天山以南大步踏進,龜茲等地皆下,甚至整個天山以南也多歸順,但因為薛延陀部的叛亂,西突厥還是沒有時間管,眼睜睜地看著大隋勢力一路向西。
大業十年七月份,射匱可汗從河中返回碎葉川。剛回老巢,便聽到一個驚天的訊息。
“兄長,牙帳丟了!”
見到射匱可汗,阿史那咥抱著兄長的大腿大哭起來。
射匱可汗心中一震,頭腦一陣眩暈,差點摔倒。
三彌山牙帳對於西突厥在軍事意義上並不太重要,但政治意義卻極其重要。自西突厥入主西域六十年來,還從未發生過牙帳被接連攻破的事情。其實也就兩次,就是最近這兩次。
“隋軍欺人太甚。”
······
黃明遼仗著西突厥內亂,先後佔領焉耆、高昌、龜茲三國,終於騰出手來,對三彌山的突厥牙帳下手,若不是黃明遼手中兵力實在不足,他能趁著這個良機,直搗西突厥的老巢,攻打碎葉川草原。
聽聞西突厥河中生亂的訊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他立刻派人前往河中,與對方結盟。但雙方相隔數千裡,他對這群人的實力、能力全不瞭解,這一舉動也只是“有棗無棗,打上一杆”,並未報太大希望。
今年開春,趁著西突厥主力不再,他便佈置對突厥牙帳的攻擊。
其實去年時機更好,但還是沒人,而且連破焉耆、高昌、龜茲,手中那點人不斷攤薄,根本沒有打大仗的可能。
經過一冬天,黃明遼和李節費勁心思,終於聚攏了兩萬人馬,這才有機會打這一仗。
西突厥在三彌山牙帳的軍隊並不多,只有萬餘騎。
自薛延陀部突襲這裡之後,射匱可汗便已經準備放棄這裡。一方面這裡被薛延陀部一把火燒燬,若是重建,還要花費巨大精力。另一方面,這裡離著大隋太近了,雖然方便向東開拓,但也在隋軍的眼皮子底下,隋軍隨時可以對此地進行攻擊。
再留在三彌山,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