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裡終歸是突厥牙帳。若是旁的時候,撤退也就撤了,但現在河中叛亂,碎葉川有薛延陀部肆虐,射匱可汗為了維持西突厥在天山以南的統治,給各屬國信心,也得必須堅守住這裡。
所以射匱可汗給阿史那咥下了死命令,務必守住三彌山。
阿史那咥也是頭大,以萬餘騎兵,守住三彌山,根本就是強人所難。但射匱可汗諸子皆喪,以突厥人的壽命,很難活到再有成年的兒子。阿史那咥作為射匱可汗的嫡親兄弟,甚至是未來的繼承人,勢必要做出表率。
西突厥人不擅守禦,阿史那咥只得在三彌山周圍設定一圈柵欄,作為防禦工事。
隋軍佔領烏壘城,契苾部又重回鷹娑川,阿史那咥便開始心驚膽戰。他為了維持西突厥龐大的形象,迷惑隋軍和西域諸國,不斷派遣軍隊,分成小股,向西面劫掠。
剛開始效果很明顯,西突厥騎兵,來去無蹤。秦瓊駐紮在烏壘城,後勤補給需要從焉耆運輸。西突厥騎兵多次襲擊隋軍的運糧隊,烏壘城的補給線路嚴重受損。
秦瓊幾次欲圍殲對方,但還未動手,便被對方逃脫。
於是秦瓊定計,他提前準備了一百乘假糧車,每乘車裡埋伏五名驍勇計程車卒,帶著斬馬的長刀、強勁的弓弩,用瘦弱計程車卒拉車前進,還派精兵秘密地緊跟在後邊。
這時西突厥的騎兵果然聞詢前來突襲運糧隊,拉車的瘦弱士卒見到西突厥軍隊之後,立刻逃脫。
西突厥軍隊不費吹灰之力,便繳獲無數。於是眾人用馬把車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馬鞍,讓馬吃草。這群人正要從車裡拿糧食,隋軍精銳士卒猝然衝出,而後邊的伏兵也恰好趕到。眾人一擁而上,將這群突厥士兵盡數殺光。
之後秦瓊又如法炮製了兩次,從此再也沒有哪股突厥軍敢於走近隋軍的運糧車。
阿史那咥見此計不成,又繼續對著隋軍張牙舞爪。
隋軍剛開始兵力不足,還被西突厥壓制,等到黃明誠攻破龜茲之後,從南面包圍了三彌山,阿史那咥開始更加惶恐。
不少人勸阿史那咥趕緊撤退,否則必然被隋軍合圍殲滅。阿史那咥也想走,但此時正在河中平叛的射匱可汗,連續數次傳令阿史那咥務,令其必守住牙帳。阿史那咥想走不敢走,內外交困,實在是焦頭爛額。
隋軍沒能在大業九年的冬天之前完成集結是阿史那咥最後的幸運。但黃明遼也沒有讓阿史那咥好過。
本著敵可來,我亦可往的戰略,阿史那咥不斷派人襲擾隋軍,黃明遼也命契苾部連續出擊,不斷對三彌山進行騷擾。
契苾部對西突厥恨之入骨,契苾葛更是下令,凡遇到西突厥人,務必誅殺。於是大股的契苾部騎兵不斷對三彌山周圍進行絞殺,周圍的西突厥牧民盡被殺光。
一個冬天,雙方用各種方式明爭暗鬥。雖然沒有大的戰鬥,但硝煙瀰漫,各顯神通。冬日的西域是寒冷的,但三彌山周圍卻是炙熱的,因為這片戰場在這個冬天都被滾燙的鮮血浸染個便。
大業十年三月,初春時節,雪山還未封凍,黃明遼從輪臺出發,調集部隊,開始對三彌山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