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裴行儼大發神威,拼死力戰,從重重圍困之中,救出了其父裴仁基。
不過也只救出了其父。在張鎮周的圍困下,裴仁基的部屬幾乎全軍覆沒。裴氏父子前往回洛倉的道路被阻,只得向東逃竄,父子二人逃回鞏縣之後,身邊只剩下不過十餘人。
而沒了裴仁基主力的支援,留在回洛倉的大魏國左司馬楊得方悲劇了。
楊得方出身弘農楊氏(不管是不是,反正姓楊都是弘農的),原為原武縣令(治今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其本身也不是什麼大人物,能仰仗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家世了。
李密俘殺張須陀之後,揮兵攻取滎陽郡各縣。
時擔任原武縣令的楊得方眼看形勢不對,立刻機敏地投降了李密。因為家世的原因和投降的早,獲得了李密的重用,被委以左司馬的職務。
此次李密安排他跟著裴仁基西進,不是讓他戰鬥的,而是讓他以左司馬的身份,趁機掌握回洛倉,防止裴仁基和孟讓二人據地自守。
尤其是裴仁基,李密其實心中忌憚的很。裴仁基手握重兵,身後還有裴氏家族,一個放鬆,便可能養虎為患。
剛開始進展順利,但之後裴仁基要突襲洛陽城,只留給楊得方不過千人。
楊得方倒也沒什麼不高興,他本身便帶了千餘士兵。此時裴仁基留得人越少,越利於他掌握這裡。因為這些日子連戰連捷,楊得方也忘了隋軍的戰鬥力,真把對方當成人人可捏的軟柿子了。
王智辨趕到回洛倉的時候,楊得方還不知道裴仁基和孟讓已經兵敗潰逃了,正忙著清點物資,整理財貨。
眼看回洛倉空門大開,毫無防備,王智辨大喜過望,他還以為得攻城呢。
於是王智辨趁機向回洛倉城發起攻擊。城中守軍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大多數士兵都在各窖中清理糧食,因此城門立刻為隋軍攻破。
雙方激戰一下午,城中魏軍盡被隋軍殲滅。
回洛倉再度落入隋軍的手中,而魏國要員楊得方也被隋軍生俘。
張方翼趕來,便見到被俘的楊得方。楊得方見到隋軍,還滿臉的不敢相信。為了振奮士氣,也為了警醒眾人,他直接下令將其處斬。
可憐楊得方掛著弘農楊氏的名頭,想做個從龍之臣沒成功,倒先喪了性命。若是這世上有後悔藥,還不如做個忠臣,都是死,至少也名留青史啊。
張方翼入得回洛倉,便下令諸軍儘快往洛陽城中運糧,又命王智辨加固城防,防備魏軍再次偷襲。
張方翼很清楚,以洛陽現在的局勢,若是瓦崗賊匪大舉攻擊,阻斷回洛倉與洛陽城的聯絡,即使隋軍能夠守住回洛倉,也不可能往城中運糧,到最後洛陽城還得陷入斷糧的境地。
張方翼又派人返回洛陽城中,向越王請命,趁著這個機會,發動洛陽城的百姓,儘可能多的往洛陽城中運糧,做好長期堅守洛陽城的準備。
而張方翼還不知道,他正費心費力地為守住洛陽城做準備,後院早就不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