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有敵自海上來

甕遷城(今朝鮮甕津一帶)。

漢城(高句麗漢城,朝鮮歷史上有多個漢城,地址不同,現在的漢城當時叫北漢山城(新羅叫法)、慰禮城(百濟叫法))西南方向的一個小城。隋軍佔領高句麗之後,合併郡縣,這裡也被降為一個鄉,隸屬於海冥縣(今朝鮮海州市一帶)。

甕遷城孤懸在孤零零的半島上,周圍盡是荒地,雖然位於海邊,但也極其荒蕪。

隋軍佔領高句麗之後,主要任務便是安民、剿匪,發展重點也是浿水和帶水流域,實在顧不上這麼偏僻的地方。

對於甕遷城的百姓來說,高句麗滅亡,除了換了一個交稅的主子外,其實跟之前變化並不大。而且隋人來了之後,當地百姓最大的感受竟然是不徵兵了,反而因此而更為歡喜。

三月六日,在甕遷城的外海,突然出現大批的船隻,遮天蔽日。

這群人靠近岸邊之後,立刻登岸撲向甕遷城。甕遷城本就是個偏僻之地,即使在高句麗時代,這裡也顯少有戰爭出現。後來隋人到來,甕遷城也是望風而降,並未抵抗。因此甕遷城內,武備廢弛,兵力不足。

無數的軍隊突然湧向甕遷城,在城中不備的情況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城池。

此次突襲甕遷城的,正是百濟和倭國聯軍,統帥便是百濟名將內佐平(官名,相當於宰相)岐味。

隋軍在松嶽城經營的防禦體系可謂是滴水不漏。岐味本來準備從慰禮城突襲隋軍,但達奚暠並不上當,堅守不動。

岐味根本找尋不到什麼破綻,自是沒法出擊。

這時新羅國不斷地催促百濟人動兵,他們已經在鐵原城和瓠瀘河和隋軍交上手,完成了自己的承諾,當前百濟人也該按照約定出兵才是。

岐味眼看取巧不成,便準備出兵。

正巧這時倭國的援兵到達,倭國統帥境部臣帶來了整整兩萬人馬,三百多艘戰船。境部臣乃是倭國名將,曾率軍攻打新羅,佔領五城,割新羅國六城,名震一時。因為倭國和百濟都將新羅當成敵人,而且倭國為了改善人口,引進了大批扶余人,倭國內部貴族或多或少都有些扶余血統,所以雙方關係極其緊密。

倭國因為是個島國的原因,海軍發達。

這時見百濟人無法正面攻破隋軍的防線,境部臣便建議,隋軍佔領高句麗之後,因為兵力不足,只得固守大城,一些小城則交給高句麗人自己守禦。當前戰亂不止,高句麗復國組織又四處點火,正是隋人疲於應付之時,不若以守軍直襲浿水河口,沿著浿水攻打朝鮮城,斷隋軍後路,必可一舉破之。

隋軍兩次從海上攻打高句麗,一次差點破城,一次直接覆滅了高句麗,因此眾人攻打朝鮮時,也準備複製隋人當初的路線。

岐味聽得有些心動,若是成功,則百濟勢必能吞下最肥的一塊肉。

但此計很快為百濟王扶余璋給否決。之前燕珍大敗對於整個百濟來說教訓太慘烈了,到現在百濟也沒有喘過氣來。

扶余璋雖然貪婪,但著實不敢再冒險。突襲朝鮮城雖然看起來戰果豐碩,但一旦失敗,其結果不是百濟所能承受的。

這時岐味的副將黑齒文便建議,突襲朝鮮城的確冒險,畢竟隋軍水師也很強大。不如退而求其次,從海路繞道松嶽城的後面,斷絕達奚暠的歸路,合圍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