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陽郡,歷陽城。
自天子南下江都,淮南也大亂起來。天子的到來,不僅沒有改善江淮的環境,使之興盛起來,反而江淮百姓因為供給天子,剝削加重,其慘烈蕭條,不亞於河北。於是人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
而隨之而來的,便是群雄並起,人皆為匪。畢竟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
而在江淮之地,脫穎而出的,便是佔據歷陽的杜伏威和佔據海陵的李子通。
杜伏威年不過二十,卻已經為匪數年,其長相高大威猛,頗據威嚴。當初兼併趙破陣之後,杜伏威便南下淮南,先是攻破六合,威脅江都。
楊廣派駐紮在江都的虎牙郎將宋顥前來鎮壓,杜伏威用計將其引入蘆葦蕩中,放火將其燒死,於是杜伏威聲勢大震,名揚江南。
在之後杜伏威轉道西南,佔領歷陽郡,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
往日杜伏威所部跟隋軍可謂是仇深似海。當初杜伏威被李子通偷襲兵敗,隋軍趁火打劫。杜伏威當時正在養傷,無法指揮,結果全軍大敗,其部將西門君儀的妻子王嫊勇而多力,背了杜伏威奪路而逃,王雄誕領著敢死隊拼命斷後,杜伏威這才逃得一命。
所以杜伏威部對待隋軍官吏手段很是嚴酷,凡有俘獲,基本不留活口。
但現在隋朝方面竟然派人送來一封投降書,還是大隋宰輔虞世基所寫。著實讓人驚異和費解。
虞世基在信中寫道,禁軍將士思鄉,士兵多逃亡。而天子楊廣嚴酷鎮壓,激起三軍將士反彈。此時禁軍和關隴出身的將領聯合起來,意欲逼天子誅殺虞世基,返回關中。
天子無計,便有心同意禁軍的請求。
被罵作“國賊”的虞世基走投無路,又不甘心作天子的替罪羊,便準備將江都城獻給杜伏威,以求活命。
虞世基的信不長,但內容著實讓人驚駭。
“你們都看看,這信上說得,到底是真是假。”
杜伏威在領軍打仗方面,也算一個天才將領,甚至無師自通了政治鬥爭。可是今日虞世基的這封信,讓他著實拿不定主意。
虞世基的信,若是真的,便是天賜良機。若是假的,便是滔天陷阱。
杜伏威是又想佔便宜,又害怕中埋伏。
大將闞稜便說道:“隋軍奸猾,虞世基乃一國之相,怎會投降,恐怕有詐。”
杜伏威有養子三十人,同衣食,只有闞稜、王雄誕知名。因闞稜年長於王雄誕,所以軍中稱闞稜為大將軍,稱王雄誕為小將軍。
闞冷驍勇,王雄誕多智,皆乃天下良將。
對於這封信,王雄誕也拿不定真假,卻是認為“此事不管真假,若能趁機攻破江都城,其險值得一冒。
而且我感覺此事更有可能為真。
畢竟虞世基是一國之相,沒得用這種辦法敗壞名聲。若是真的想詐我軍,擇一領兵將領便可。”
杜伏威也覺得王雄誕說得有道理。
不過若是有萬一呢。
見杜伏威有些猶豫,王雄誕便說道:“我軍勢弱,名望又小。若按部就班,必然不敵那些大豪。此次攻打江都城,若是得勝,光是江都城中的物資、積蓄,也能讓我軍實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