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太冒險了!”
輔公祏有些擔憂。在輔公祏看來,現在他們發展的很好,沒必要因此而冒險。他們實力本就不是很強,一旦中計兵敗,必然元氣大傷。
而且輔公祏對於攻破江都也有些疑慮,江都有十萬禁軍,又豈是那麼容易被攻破的。
王雄誕卻是辯解道:“今我等兵起淮南,實力弱小,名望淺薄。於天下英雄豪傑,並無影響力。兵進江都,即使不克,只要打到江都城下,便能震撼整個大隋朝廷。到時候必然人人稱頌,英雄豪傑也將紛至沓來。
今瓦崗李密,昔日不過一介逃賊,不就是在大海寺冒險擊敗張須陀,始名震天下,群雄皆附。若無當初奮力一搏,李密也沒法脫穎而出。”
王雄誕的主意很簡單,就是碰瓷。不一定非得攻破江都,只有得了名望就行。即使傷亡慘重也不必擔心,若是有了李密那般名聲,還擔心軍隊嗎?
杜伏威最終為王雄誕勸動。
“王雄誕說得對,咱們就是趁機向江都進兵。若是有機會便攻城,若是沒機會,退回來便是。現在機會就在眼前,若是連進兵的膽子都沒有,豈不是讓人笑話。”
杜伏威所部,是能打硬仗的。於是眾人皆期待著殺入江都城,生擒昏君楊廣。
杜伏威乃讓給虞世基回信一封,信中同意了虞世基的投降,並讓他掌握一支守城軍隊,等待杜伏威的到來。
對於饒虞世基一命,眾人本來還有不同意見。
畢竟在天下人看來,大隋之所以到這個地步,就是由著楊廣這樣的昏君和虞世基這樣的奸臣敗壞的。
尤其是杜伏威,實在不願放了虞世基這個奸賊。
好在輔公祏知曉大局,忙勸杜伏威,這才沒有生出旁的枝節。
送走虞世基的使者,杜伏威乃點兵三萬,以闞稜為先鋒,自為大將,向江都城發起了攻擊。
而與此同時,在海陵城的李子通也一同動了。
不得不說楊廣運氣不好,杜伏威和李子通二人,一左一右,再加上淮北的左才相,將江都給包夾的死死的。
和杜伏威一樣,李子通也是長白山出來的盜匪。
小小一座長白山,以前不出名,以後也不出名,可現在卻是出了大隋一半的盜匪頭目,不得不說真是神奇啊。
李子通年少時貧困,靠漁獵為生。他這個人,樂善好施,又恩仇必報,也是盜匪之中,少有的愛惜百姓的人。
收到虞世基的信,他幾乎沒這麼猶豫便接收了。
李子通這個人,性格中賭徒之性極其嚴重。當初兵敗歸附杜伏威,沒多久就敢兼併杜伏威,還差一點將對方弄死,可見其膽略。
後來為來整擊敗,也死磕在海陵不走。
在他看來,真假不重要,只要有一點可能,他都要嘗試。賭輸了大不了換個地方,重頭來過;但是賭贏了,便是一步登天。
這一次,一封子虛烏有的信,竟攪動兩大盜匪向江都城進兵。江都城尚未歌舞聲絕,已經要風雨交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