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八章 樞密院

從隋唐以後,崇文抑武將是一個大趨勢。歷代君王並不一定真的厭武,但為了國家穩定,這道政策必須實行下去。

黃明遠不會違背。

畢竟武將出事可比文官出事鬧騰的亂子大的多。

而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國家權利一定會落入文人集團的手中,這是無法避免的。

但文人在軍事上面,又是保守而排斥的。

在黃明遠的心中,以後國家的戰略是擴張性發展,所以自然不能由文官掌握軍權。但相府總攬一切,文官掌握相府,所以軍政之事其實也繞不過去。

北宋、明朝等軍事實力不如漢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將沒有話語權。

所以得想辦法給武將話語權。

當然黃明遠也不希望看到出現如董卓、朱溫那般的掌兵權臣,到時候危害江山社稷,也是一個隱患。這時候直接受命於天子,又有文武官員在內相互制衡的樞密院,便應運而生。

樞密院管軍事調動,官吏任免,後勤補給,戰略政策,相當於軍隊的總指揮部,但他恰恰不能掌握最直接的軍權。

而領兵大將,直接指揮軍隊作戰,卻要從職務任免、後勤補給、軍事排程等多個方面受到樞密院的制衡。再想生變,已經是不可能了。

宋朝就做的很好。譬如趙構殺岳飛之事,換了一個朝代,一個擁兵幾十萬的大將,朝廷別說殺了,都得供著,以防生亂。大宋王朝卻是眨眼而處置,軍隊還沒有出事,這就是制度的效力。

在黃明遠的計劃中,樞密院要發展成一個宋朝樞密院、清朝軍機處、德國總參謀部、後世軍委的一個集合體。是中華文明對外開拓的中心。

甚至到了必要的時候,還可跟匈奴、契丹一樣,一分為二,實行雙頭鷲戰略,北方發展草原、西域,南方開拓海洋文明。

當然,這些都是設計。

黃明遠除了設計了整個樞密院的組織架構,發展模式,還專門選好了主官。

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副職為樞密副使,佐職為樞密丞,均各無定員。而這一次黃明遠專門選了軍中的大將,尤其是一個樞密使和五個樞密副使,除了陳遠,都是統兵數萬、坐鎮一方的大將。

以這些人為樞密使,到了戰後,眾人自然要回來上班,這軍權也就很自然的收了回來。

而且五個樞密副使中,陳遠以行臺右丞的地位調入,還排最後,給足了眾人身份、地位。就是回來任職,也沒人說是故意謫貶。

但眾人實際上又都沒有來任職,權利自然還是在陳遠和杜如晦、徐哲三人手中。

這一次黃明遠把兵曹侍郎徐哲也加了進去,就是要弱化兵曹的權利,漸漸的取消這個機構。

樞密院的設立,主要影響的是行臺的權利,跟其他機構或者是地方官府暫時沒有任何的關係。

至於軍隊,更沒幾個理解黃明遠用意的。

行臺兩個大佬,李子孝不會反對,陳遠則直接被調入樞密院。

哪還有人會帶頭反對啊。

而且黃明遠的口號也很好,為的是統籌軍務,方便指揮接下來的戰事。難道還有人反對衛公統一天下之戰。

此事就此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