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三章 洛水之戰(一)

李淵已經決心按照溫大雅的建議,放薛仁杲和黃明徵進入渭北,以解放竇抗和李神通所部。但他又沒有完全聽溫大雅的話,放棄關中。

放棄這兩個字,說容易,可做起來,誰又能那麼輕鬆。

畢竟關中之地,實在太優渥了,放棄了這裡,李淵很難再找到比關中更好的根據地。此刻關中雖然處處受敵,但大部分還是掌握在李淵手中。而且放棄關中,南下巴蜀,便是意味著徹底放棄和黃明遠爭天下的機會,偏安一隅,李淵當然不甘心。

所以若非萬不得已,李淵絕不會走這一步。

李淵計劃,在和竇抗、李神通所部會和之後,趁著薛仁杲和黃明徵相爭渭北的機會,先向南擊敗長安附近之敵,保證長安的安全,然後沿著渭水南岸建立防線,尋找擊敗張文遠、劉雲芳的機會。

只有能擊破一支隋軍,便能徹底打破黃明遠的圍剿,啟用全盤。

雖然這個計劃,不敢說有百分百成功的可能,但已經值得李淵去為此冒險了。

李淵這個人,看似性格軟弱,其實最是好強,膽氣藏於心中,真到了關鍵時候,遠比那些色厲內荏之輩有膽氣。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得從同州突圍出去。

李淵之前想著突圍,還是不動聲色,儘量在儲存全部實力的可能下突圍,但現在來看,這種可能並不大。

隋軍強悍,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唐軍撤退,而洛水以西,下邽已失,也沒有部隊可進行接應。

在李淵看來,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精銳之兵斷後,牽制住張文遠、劉雲芳二人,然後主力趁機渡河。

當然不管主力能否成功渡河,但這支斷後之兵,怕是要犧牲在同州。

李淵手中,除了六萬新軍,尚有三支精銳。元從禁軍,王纊的鼓旗軍和張瑾的羽林軍。三支部隊,不下五萬之數。

李淵趕到同州之後,便以兵敗喪地為名,從張瑾手中奪了指揮權,羽林軍這支部隊,也為李淵親掌。

張瑾雖是關隴老人,但畢竟不是李淵的親信。

而且張瑾這個人,也頗有自知之明,丟了蒲津關和大半個同州,他哪裡還有膽跟李淵爭這個兵權啊。

斷後之兵,既要護衛主力渡河,還要像一顆釘子一般,牢牢地紮在同州城,使得張文遠、劉雲芳不敢全力南下。

這就要求,這支留守的部隊,不僅能死戰,還要善戰。

主力部隊,李淵一個也不想丟棄,可是光留新兵,意義不大。留下這群人,今日留守,到不了晚上,就能逃光。

可三支軍隊,元從禁軍肯定不能動,至於鼓旗軍和羽林軍,後者,李淵信不過。

這支部隊讓張文遠、劉雲芳打的已經喪了膽,哪有死戰的決心。

可王纊的鼓旗軍,這可是李淵的嫡系部隊,晉陽起兵的老底子。

猶豫再三,李淵最終還是叫來了王纊,和他商量此事。畢竟從各方面來說,鼓旗軍都是最合適斷後的。

王纊是李淵從晉陽便帶出來的心腹舊將,當初在晉陽,只是個鷹揚校尉,被李淵從微末提拔,直到今日,出掌一方,以為心腹,可見信重。

鼓旗軍屯長安縣,相當於御林軍啊。這是柴紹、劉弘基、王長諧等心腹將領都沒有的信重。

於是對於這個百死而無一生的任務,王纊坦然受命,並言“除非戰死,否則絕不讓隋軍越過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