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二十四日,隋軍兵臨長安之後,長安小朝廷做了很多,但好像又什麼都沒做。
當隋軍兵臨城下的那一刻起,即使沒有攻城,這個長安小朝廷的威望和可信度,便已經降到了冰點,無可挽回了。
在生存與毀滅面前,人心散了。
申國公府。
李淵入主關中之後,為了收攏人心,便恢復了很多被楊廣罷黜的關隴世家貴族的爵位,這申國公李蔚也是其中之一。
申國公便是開隋第一權臣李穆的爵位,李穆嫡子早逝,死後傳給孫子李筠。而李筠為叔叔李渾所害後,這爵位便落到李渾手中。大業三年,楊廣更改官制,申國公的爵位被黜落,直到大業六年,李渾才被改封為郕公。大業八年,李渾牽扯到弒君謀反一案被處死,這爵位也便沒了傳承。
李穆雖不是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之一,但地位卻不遜於關隴任何人。李穆戰功高,官職高,再加上活得長,直到隋朝立國,已經成了文臣武將的第一人。
在楊堅代周的過程中,李穆發揮了重大作用。可以說李穆不僅僅是楊堅的臣子,還是他的造反合夥人。
隋朝代周,實際上也算是楊堅、李穆、韋孝寬這些關隴集團裡的漢人對鮮卑人的反擊,關隴集團的主導權從此由胡轉漢。
隋朝開國之後,李穆官封太師,贊拜不名,子孫中即便尚在襁褓的,也都拜為儀同,一家中手執象笏做官的子弟有一百多人。
而李穆死後,楊堅、楊廣父子兩代天子,更是以祭祀帝王的太牢之禮祭奠李穆,可見其地位。
關隴勳貴諸家,在隋文帝之時,最顯赫的便為李穆、於翼、獨孤信、竇榮定四家,而李穆家族,排在榜首。可以說關隴家族,就沒有哪家不和李家有牽扯的。
雖說之後家主李渾為楊廣所殺,李氏家族元氣大傷。
但李淵進入關中之後,為了獲取申公府這一脈勢力的支援,立刻給李渾、李敏平反,將誣陷忠良的帽子扣在了楊廣的頭上。
同時還恢復申國公這個爵位,以傳李穆遺澤。
不過李渾全傢俱被殺,李善衡、李敏等李家人俱亡,李淵翻來覆去的查詢,終於將整個大禮包落到了李蔚的頭上。
當初李筠為李渾害死,在黃明遠的幫助下,李蔚得以繼承申國公府的家產,還和李渾對換了爵位。
黃明遠又建議李蔚將家產大部捐給天子,以求天子庇佑。
李蔚雖然得了家產,但年紀尚幼,面對李渾,根本守不住這個家業。
於是李蔚從之,乃獻家產於楊廣,終於討得天子的歡心,被楊廣賞了一個檢校利州刺史的官職。
後來官職改革,李蔚安武郡公的爵位也沒了,天子便封了他一個上宜(今陝西省在永壽縣監軍鎮西10公里)令。
再之後李渾謀反,楊廣大肆屠殺李家人。李蔚因為跟李渾的關係不睦,倒是沒有受到牽連。
誰都知道李渾跟李筠的死脫不得關係,李蔚、李渾兩家的關係比仇人還惡劣。
李蔚當了九年的上宜令,直到成了新的申國公。
李蔚成了申國公之後被任命為禮部侍郎。事實上若不是李蔚年級太小,影響力也不足,李淵給他的官職更高。雖然實際上李蔚也沒什麼權利,但李淵需要用李蔚來收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