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公府雖敗落,但當初的關係卻還猶在,能發揮的力量遠超想象。
李蔚一躍成了新的朝廷重臣,雖然只是一個泥胎土坯,一個充樣子的吉祥物,但也是地位極高的泥胎土坯、吉祥物。
不過李蔚並不感激李淵,雖然李淵改變了他的命運。
李筠早喪,李蔚的母家侯莫陳氏也早已沒落。李蔚由其母侯莫陳氏撫養長大,當初李筠死時,李蔚猶記得關隴眾人為了討好李渾而落井下石的醜態,因此他對關隴、對李家並沒有多深的感情。
或許等他年長之後,為了利益,會選擇徹底融入關隴之中,但現在的李蔚,尚未失去那一份血氣。
所以一個申國公的位置,並不能使得李蔚甘心為李淵買命。
其次李蔚並不看好李淵。
李唐內部矛盾重重,外面又強敵環繞,若無外力強援,很難成功。實際上歷史上的李唐,前幾年一直依靠突厥才得以破局。
李淵就是一個漢奸,跟石敬瑭一樣借胡兵而造反,只是後來洗白了而已。
實際上從李淵開始,若論賣國,李家人不比歷史上的石敬瑭、趙構、慈禧差,割地、賠款,甚至是賣百姓,他們一樣沒少幹。
而與大多數關隴世家討厭衛公黃明遠相反,李蔚更看好衛公黃明遠。
黃明遠麾下盡是百戰之師,又有赫赫威名,其對政局的把控,非李淵可比。
而且當初李筠身死,關隴世家盡是落井下石。唯有黃明遠幫著李筠洗清冤屈,還幫著李蔚將李筠妥善安置。
所以李蔚是心向衛公黃明遠的。
原本這只是個傾向,李蔚本身還是李唐的官。但沒想到的是,李唐和大隋的決戰來的這麼快,而且李唐落敗的這麼快,這麼慘。
這立刻就使得李蔚的心動了起來。
尤其是淺水原之戰和龍門之戰的落敗,更讓李蔚看出,李家要覆亡了。
實際上整個關中歷史上,只要沒有守住關中四隘,讓戰場進入關中腹地的,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守住關中。
所以李蔚想盡快從李家這條破船之上脫身,藉著昔日的香火情去投奔衛公黃明遠。
但李蔚終究和黃明遠已經有十年沒有接觸了,雙方的關係,早就生疏無比了。貿然投奔黃明遠,很可能給個三瓜兩棗的就給打發了,與李蔚的要求遠遠不符。
李蔚這些日子做禮部侍郎,雖然沒什麼實權,但是第一次享受到世家大族的尊重,那種感覺,讓人迷戀。
所以李蔚準備立得大功來換取尊位。
剛開始李蔚也沒想好怎麼做,給隋軍送情報,給隋軍引路,給隋軍送糧食······但這盡是一些小恩小惠,沒多大意義。
李蔚思索再三,思前想後,終於決定,為了以後在衛公黃明遠那裡的地位,他就把長安城送給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