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同州危機

李淵準備進行一場有組織的撤退,但對面的隋軍卻未必如他的願。

實際上從淺水原之戰到同州、潼關、靈州等地的一步一步計劃,隋軍早就已經推演了無數遍,無論是黃明遠還是下面的張文遠、劉雲芳等人,早就將李淵可能的反應算計於心了。

黃明遠知道李世民一定會敗在淺水原,將一場本應該打贏的仗打輸了,這才是先知的優勢。

可以說從李世民兵敗淺水原,黃明遠數十年布的這個局終於開始正式進行。而到目前,其間的每一步,都在按照黃明遠的計劃實行。

可以說李淵父子,一直在和歷史作鬥爭,他們不僅僅是敗給了黃明遠,還敗給了歷史書。

所以當李淵動的時候,對面的張文遠和劉雲芳也開始動了。

為了對付李淵,黃明遠佈置的各支軍隊分佈於七八個戰場。在這個交通不便、資訊不便的時代,如此分散的戰場環境,簡直是致命的。

很可能你那邊還等待出擊,另一邊已經撤退了。

所以為了保證將各處戰場串聯在一起,黃明遠花大力氣構築了三條情報網。

一條是沿著黃河和清水河,從延安郡到龍門、蒲坂、潼關的資訊網。這條資訊網水陸兩用。

因交通不便,黃明遠從風陵渡沿著黃河往北直到龍泉郡永和縣,數百里黃河岸,每隔二十里修一個臨時烽燧堡,共修了三十多個,以方便資訊通傳。

一旦有事,透過點燃烽火數量的不同,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將不同的資訊傳遞到數百里之外。

而另一條則是從鹽川郡與靈州的邊界,直通向延州。

第三條則是從弘化郡和涇州、原州、寧州三地的邊界,向西經上郡直到壺口山。

這兩條路,則是陸路和烽燧相結合,最後到連線到第一條路上。

所以黃明遠佔領靈州和原州的訊息,很快送到張文遠和劉雲芳的手中。

在原州以北的荒原上,黃明遠建立了數十個驛站,盡置快馬良駒和熟練驛卒。

黃明遼佔領原州城,訊息穿越荒原,快馬送到弘化郡方渠城(今甘肅省環縣)。然後順著馬陵水,直達弘化郡城,再透過烽火和快馬結合,送到上郡黃明徵的手中。再使用快馬急報,送達壺口山。最終沿著黃河東岸的烽火,送到張文遠和劉雲芳二人手中。

再加上在隴山和橫穿關中的時間,黃明遼什麼時候能到達長安城,二人幾乎算個大差不差。

差不多到了計算的日子,二人也開始準備進攻。

此事二人本並不是那麼確定,可當同州城有軍隊開始在洛水上搭建浮橋,二人便有了把握。

李淵想逃。

能讓李淵這麼急著逃的,只有黃明遼打到長安一件事。

可以說這個時候,雙方的底牌基本上都已經掀開,剩下的,便是雙方實力的對抗了。

李淵想在洛水之上建橋,隋軍當然不會如對方的意。

為了阻擊唐軍的施工,劉雲芳命令王君廓率領騎兵部隊,從北面包抄到同州城以西,對築橋的唐軍進行襲擾。

又在洛水上游,設定了十多艘火船,滿載著硝石、猛火油之物,點燃之後,衝向唐軍未完成浮橋。

很快煙塵滾滾,浮橋被點燃,甚至延伸到岸上,修橋的唐軍,或是被燒死,或是落水,傷亡慘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