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道宗突如其來的一個訊息,唐軍這個覺是別想再睡了。各部緊急動員,打理行裝,準備撤退。
為了突圍,李淵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都不要了。
三軍將士,除了裝備、軍械和必要的糧食,其它一干物資,全部丟棄。幸好此時尚是八月,天氣尚熱,沒什麼禦寒的東西。
到了丑時三刻,三軍將士,飽食一頓。丑時六刻,枕戈待發的三軍將士,開拔出擊。
仗還沒打,計劃的六個時辰的突圍時間已經過去了快兩個時辰。
對於李淵來說,現在時間就是生命啊。
高陵城的唐軍,分兩個城門出擊,北路的阻擊軍隊,則由李叔良率領,從東門而出,在高陵城外列陣。
城中尚留姜寶誼部,和李叔良部成掎角之勢,相互支援,以阻擊隋軍。
臨別之際,李淵握著李叔良、姜寶誼二人的手,令二人“務必保重,只要時間充足,必擇機突圍。”
而南路的兩萬五千突圍軍隊,由李淵率領,出了南門,直撲渭水。
渭水是條大河,黑燈瞎火,想橫渡過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數萬人馬,急著突圍,哪有那麼的船隻可渡。
李淵手中的船隻,早喪失殆盡了。
所以李淵一開始就放棄了直接船渡的辦法。
之前到高陵城之後,李淵便命令工匠打造了兩百多平板船。這船與其它船不同,下邊有船形,但上邊是平的,人踩在上面,如履平地。
這本來是李淵要渡河的秘密武器,正好這次偷渡上。
這平板船長只有兩丈,寬約一丈。上面的面積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十八九個平方。
為了方便運輸,李淵還命人在船底加了幾個輪子。這樣的裝備,也算是簡易版的兩棲運輸艦了。
因為下面有輪子,四五個人便能輕鬆地推著這船在陸地上前進。
當然,李淵還攜帶了上百個羊皮筏子,這是備用品。
羊皮筏子早就充滿了氣,放在平板船上,運輸倒也方便。
李淵進入高陵城,不過短短四五日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做出這麼一批渡船工具來,也是令人稱奇。
大批的唐軍從高陵城直奔渭水,而僅有的部分騎兵則分列兩側,護衛步兵。
從高陵城往南到渭水岸邊,不過十多里地。但李淵不敢直直的向南,因為高陵城正南方向,離著東渭橋不過數里,從這裡渡河,很容易便遇到隋軍斥候。
李淵選擇斜著向新豐正北方向偏西一點的位置。渭水在這裡折了一個彎,河道較窄。而從這裡進入黃土臺原,直線距離不超過十五里地。
雖然推著二百多平板船,但眾人的行軍速度絕不慢。
都知道這是最後的突圍機會,是友軍將士用命替他們蹚出來的道路,眾人哪敢不拼命地趕路。
引路計程車兵拿著火把,分列兩側前進。
在夜色之中,整個隊伍,如同一條向前的火龍。
從高陵城到渡口,一共三十里的距離,眾人走了不到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