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一章 兩棲浮橋

這樣的行軍速度,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奇蹟啊。也幸好是渭北平原,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沒什麼遮攔。否則根本不可能這麼快。

眾人到達渡口之時,天剛矇矇亮,此時離著辰時還有近半個時辰。

李淵不敢耽擱,立刻指揮眾人搭橋渡河。

對,正是搭橋。李淵帶了這二百多平板船,其目的就是在渭水之上,搭建一座浮橋。只有這樣,全軍才能最快速度的渡過河去。

唐軍先在河北岸打了三個鐵柱,然後栓上鐵鏈。又乘船到了南岸,再打了三個鐵柱,綁上鐵鏈的另一頭,將三條鐵鏈橫在了渭水之上。

截下來,唐軍以中間的鐵鏈為中軸,兩側的平板船紛紛向鐵鏈靠近。進入到三條鐵鏈夾著的中間位置。

平板船上面板子的四周,都打了孔。

這時船上的人便用鐵索,將船的兩側的孔鎖在鐵鏈上。然後再用鐵索,將南北並列的平板船依次給固定住。

就這樣,兩道簡易卻堅固的浮橋,就搭在了渭水之上。

為了保證兩道浮橋的穩定,唐軍還用麻繩將東西並列的兩船給綁住。

雖然浮橋看起來還是搖搖晃晃,高低起伏不平,但至少可以保證行人透過。

這時候,上百個羊皮筏子也派上了用場。李淵擔心渡河的人多,這條浮橋撐不住這麼多人,便讓人將上百個羊皮筏子挨個綁在浮橋兩側。

浮橋搭建而成,連亙兩三百米長,溝通了南北,保證了唐軍的渡河。

而最關鍵的是,浮橋的修建為唐軍渡河節省了足夠的時間,從修建到結束,用了短短不到一個時辰。

這一次,唐軍工匠享受到了將領的待遇,都是騎馬拖著鐵鏈先行到渡口做準備工作的。因此整條浮橋修好,尚未到辰時。

離著午時還有兩個時辰,先期渡河的斥候回報,遠在東渭橋的隋軍主力,似乎是發現了他們,已經開始向渡口方向趕。

從東渭橋到渡口,不到十五里地,這麼短的距離,隋軍的騎兵轉瞬即到。

李淵最先帶頭渡河,而先頭渡河的是李淵的親衛和唐軍中的騎兵。

畢竟是臨時修建的浮橋,也沒什麼時間管細節方面的事。所以這浮橋實際上是粗糙劣質。人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是浮浮沉沉,左右搖晃,隨時都要掉下去一般。

兩橋並起來不過兩丈寬,而李淵為了加快渡河速度,命騎兵呈兩列,步兵更是呈四列渡河。

平地上走路這距離都狹窄,更何況是在搖晃的浮橋之上。

眾人走在橋上,左搖右擺,時不時的就會撞到身邊人。而因此被誤撞下水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渭水之上,只聽見“撲通”、“撲通”的落水聲。

而落水的人甚至來不及呼救,便被急湍的河水沖走了。

這渡口狹窄,河水自然是有些湍急了。

親衛隊和主力騎兵渡河之後,李淵便下令在渡口西側構建陣地,阻擊隋軍,保證三軍渡河。

一線陣地,都是唐軍最精銳的軍隊。

這個時候,李淵也顧不得精銳部隊的損耗了,這一仗,必須得撐住。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