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騎步大戰,立刻拉開了帷幕。
說實話,雖然唐軍屢戰屢敗,但這並不意味著唐軍戰鬥力弱。
隋軍騎兵多,唐軍騎兵少。而隋軍突入關中平原,又和唐軍打起了運動戰。唐軍以弱擊強,以短擊長,若是不敗,反而見鬼了。
但這種嚴陣以待的陣地戰,就是唐軍最擅長的。
唐軍前面以重步兵迎擊,後面跟著弓弩兵,兩側就用騎兵壓陣。
隋軍突擊而至,對面便是萬弩齊發。
阿史那大奈所部乃是當初西突厥在會寧的部眾改編的軍隊。因新附不久,所以這支部隊並未換裝,別說鐵甲,連皮甲都不是很完全。至於騎兵攻堅的重型裝備,則更是完全沒有。
黃明遠給這支部隊的定位就是戰場遊弋的輕騎兵。之所以派阿史那大奈為先鋒,只是因為這支部隊的速度最快。
但不得不承認,面對硬仗,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還真是不行。
阿史那大奈率軍出擊,為唐軍弓弩所阻。漫天的箭矢,射到一身皮甲計程車兵身上,衝擊的馬隊立刻就是人仰馬翻。隋軍攻擊之勢為之一阻。
而這勢頭一頓,馬速便慢了下來。
李淵不愧是用兵大家,眼看隋軍攻擊受挫,立刻下令兩翼騎兵出擊,從左右兩側夾擊對方,不給隋軍調整的機會。
阿史那大奈手中只有不到三千人馬,這前進勢頭一弱,自有些不是對方的對手。
不過阿史那大奈也不敢退,只得拼命和唐軍絞殺在一起。
兩支部隊旗鼓相當地展開了激戰。
雙方又激戰近半個時辰,這時黃明遼終於率大軍趕到。
而與此同時,唐軍也幾乎全部渡河。
戰場之上,唐軍數量約是隋軍的兩倍多。換了別的時候,李淵一定和黃明遼來一場正面對決,但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因此面對隋軍主力部隊的到達,李淵下令,騎兵斷後,其餘步兵,除了必需的軍械和食物,放棄所有物資,一路往南奔。
從渡口直線往南,進入秦嶺餘脈,也不過十三里路。
這個時候,一切全憑兩條腿了。
唐軍扛著兵器,撒丫子往前跑。甚至有些人為了加快速度,連身上的盔甲也不要了。
李淵也不在乎,真到了巴蜀,他缺的是老兵,而不是鎧甲。
黃明遼在對面也看的一愣,他終於明白李淵的意圖。
李淵這是要往山裡撤。
黃明遼立刻驅使軍隊,向對面的唐軍騎兵發起衝擊。
可對面的唐軍也拼起命來,想速戰速決,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事情。
黃明遼還真有些慌了,李淵逃到哪裡他都不怕,但唯獨不能進入秦嶺。整個秦嶺這麼大,十萬人馬撒進去,也不一定能找到,更何況是一個李淵呢。
為了攔住李淵,黃明遼也拼起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