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江南行臺

黃維揚很清楚,若是將主要精力浪費在綏靖地方的小股盜匪上,那短時間內就別幹別的了。

三個新任命的都督羅藝、左天成、辛文禮都是宿將,將這些小事交給他們,並無需自己操心。

當前黃維揚的主要敵人還是盤踞在江州諸郡的林士弘。

此時黃維烈已率領一萬多人前往同安郡抵抗北犯的林士弘軍,雙方在同安郡展開了激戰。

黃維揚整編完部隊,便決定盡起三軍,征討林士弘。

林士弘最初是操師乞的部將。

大業十年,鄱陽人操師乞和同鄉林士弘率眾造反,攻克豫章郡,自稱元興王,年號始興(一說天成),林士弘為大將軍。

之後楊廣南下江都,自不會放任這麼大一股反賊勢力,於是命令治書侍御史劉子翊(隋末應該有兩個劉子翊,一個陣亡於鄱陽湖,一個被亂賊欲推為首領,後被殺)率兵前去討伐操師乞。

操師乞親率部隊迎戰於城外,中流矢而死。

林士弘替代操師乞統帥部眾,率部與劉子翊軍大戰於彭蠡湖(即鄱陽湖),劉子翊戰敗身亡林士弘軍威大振,兵力達到十餘萬人。

十二月初十日,林士弘據守虔州,自稱南越王。不久自稱皇帝, 國號楚,建年號太平,任命同黨王戎為司空。

林士弘又率部攻取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傑競相殺死當地郡守縣令來響應林士弘。

林士弘勢力最大時,北自九江、南到南海的廣大地域都為林士弘所據有。

林士弘佔領九江郡之後,北望淮南。此時這片後世的江西之地遠不如淮南一帶富庶,而林士弘的謀士王戎又建議林士弘北上淮南,據淮河以敵暴隋,南取江南,二分天下。

林士弘對於江淮之地充滿了野望,遂親領十多萬大軍北上。

同安郡在唐朝叫舒州,便是後世的安慶一帶。此地為長江咽喉,江淮屏障。從同安郡往下,一馬平川,盡是坦途。

若林士弘的十多萬人馬衝入江淮,不管之後隋軍能否擊敗對方,淮南的損害都不可估量。

也正是看到這一點,黃維烈才不等兄長返回,便親率精銳向西支援同安郡。

一個小小的林士弘並不能翻起多大的風浪。但黃維揚擔心的是林士弘若是和江東、淮南的一些世家大族聯合起來,那威脅就難以想象了。

黃維揚在江都待了不過十三日,便率領左右衛率營乘船先行逆江而上。

大軍開赴的比較急,也是因為同安郡比較危急的緣故。

與此同時,黃維揚又命令歐彥率領神策衛主力從宣城方向,攻打鄱陽郡,策應隋軍主力。

整個行臺直屬的九萬多主力,此次盡數調往江州戰場。

這一次,黃維揚要一戰定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