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血戰同安(一)

黃維揚沿江西進,而此時同安郡治懷寧城(今安徽省潛山市,故皖城,與現在的懷寧非一地)已經守了一個多月了。

同安郡太守李遂恩是當初黃明遠在婺州破賊時的婺州車騎府司馬。他本就出身一般,又是南陳舊官。這麼多年兜兜轉轉,並沒太大的機緣。於是他始終抱住黃明遠的大腿,也算是黃明遠一黨, 因此穩坐了十多年的太守。而黃維揚定淮南時,他第一時間選擇了投奔。

不得不說,黃明遠這二十年努力經營,各處扶植,舊部真算得上遍天下。

李遂恩投奔黃維揚之後,黃維揚並沒有顧得上同安郡,也沒有將手深入進去,所以李遂恩還是跟之前一樣做他的土皇帝。

直到林士弘北上攻打同安郡

李遂恩面對來勢洶洶的林士弘,自知抵敵不過, 遂向江都求援。

同安城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以至於隋軍不得不救。黃維烈第一時間率領杜伏威部馬不停蹄地前來支援,七百里的路走了不過九日,沿途掉隊者無數,這才最終在林士弘趕到懷寧城前的兩日,進入懷寧城中,接手了懷寧城的城防。

李遂恩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與黃維烈爭權。黃維烈入城之後,便將城中所有兵權、政權,全都拱手相讓。

不得不說,李遂恩或許能力不強,但這輩子在機遇面前,卻不貪權,因而兩次做出了做好的選擇。

今日在同安,一如當年在婺州。

黃維烈今年十五歲,比當年的黃明遠還年輕。看著黃維烈稚嫩的面容,李遂恩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運籌帷幄、風采激昂的黃明遠。

李遂恩不由得感嘆, 上天何其寵幸衛公, 今天下風采,盡在衛公父子啊!

從豫章到懷寧有六百里,而黃維烈趕赴懷寧之時,楚軍已過皖水,離著懷寧城只有七八十里地了。

在黃維烈到達之前,李遂恩已經進行了城防佈置,但並不算太穩妥。主要是李遂恩手中兵力不過四五千人,這麼點人想妥善守禦懷寧城,是個很困難的事。

懷寧城是個大城,若論規模,在淮南地區,應該也就比江都、壽春、合肥三城小一些,但繁華程度卻並不比壽春、合肥差。

但很多時候,大城在太平時期是繁榮的象徵,但在亂時,並不是一個好事。

大城,意味著城牆長,同時也意味著需要守禦的兵多。最重要的是,防線越長, 出現疏漏的可能便越大, 城池被攻破的可能便越大。

黃維烈所部加上李遂恩部,差不多一萬五六千人,是楚軍的五分之一。

三月初二,林士弘統領九萬人馬號稱二十萬大軍兵臨懷寧城下。

因為懷寧城透過皖水和長江水道相連,此次林士弘北上,主力盡走的是水路。而楚軍大多生長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因此楚軍的水軍頗為強大。

此時楚軍有大船近百艘,小船近千艘。行軍之時,戰船前後相連,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邊。

楚軍頓兵城下,陸上、水上盡是軍隊,將整個懷寧城圍得水洩不通,頗有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架勢,讓人望之心生畏懼。

黃維烈經過的大場面並不少,當初在雁門城數十騎衝營,亦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