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軌死後,且洛生等人攜竇軌首級投降,至此新平城下。
······
就在新平城破的同一時間,秦瓊也率二十九軍佔領了宜君。
宜君縣算是被隋軍經營多時的地方,將呂紹宗安排在這,也是黃明遼覺得呂紹宗可信度比較高。
可惜呂紹宗竟然野心勃勃,跟著竇軌一起造反。
宜君城孤懸渭北,四面皆無支援。呂紹宗造反之後,向北攻上郡不克,向南又被阻在鳳凰谷。
眼看隋軍壓境,對於隋軍主力,呂紹宗自知不敵。危急時刻,呂紹宗竟然選擇放下兵器,向隋軍投降。
見到秦瓊,呂紹宗先是自陳其罪,接著便嚎啕大哭,以求寬恕。
可惜沒人會對其心軟。
秦瓊讓人將呂紹宗裝入囚車,押送至長安問罪。後來呂紹宗被黃明遼以謀反罪腰斬於長安街頭。
······
另一處汧源縣很快亦下。
屯駐於汧源縣的賀婁善積手中不過千餘人,是所有造反之人中,手中兵力最少的。
不過汧源依靠隴山,地勢重要。
李世民派人前往汧源引誘賀婁善積,揚言只要賀婁善積能在汧源起兵,打亂隋軍的部署,唐軍主力北上之後,便封其為國公。
李世民屯兵散關,數次北上襲擾。
賀婁善積眼看竇軌造反,關中生亂,還真覺得李世民有可能殺回關中,於是便腦袋一熱,響應起了對方。
可等隋軍兵臨城下,亦沒聽到李世民入關中的訊息。
汧源雖然重要,但畢竟城小。新上任的右屯衛副總管裴仁基引十一軍圍城五日,汧源城便被攻破,賀婁善積也死在亂軍之中。
······
此時一眾造反之軍中只剩下冀城的竇誕。
竇誕本來是想殺回關中,於是引兵攻打上邽,但相較於竇誕的勇略,翟長孫更勝一籌。
於是竇誕不僅不能破城,反而連連吃敗仗。
後來竇軌敗亡的訊息傳來,竇誕再也不敢留在上邽,便決定逃往隴西,折道西羌,前往巴蜀。
翟長孫因為兵力不足,被竇誕圍了快兩月,本就有氣,眼看對方逃走,忙率部緊追。
翟長孫在冀城以東追上竇誕,大破其部,竇誕只帶著五十多人逃走。
翟長孫緊追不捨,在隴西縣南誅殺竇誕。
各路造反勢力,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勃焉,從竇軌造反,到紛紛敗亡,前後不到兩個月。
而經過這場叛亂之後,關隴集團在關中的勢力幾乎徹底瓦解。
轟轟烈烈的一甲子的關隴集團,也就此退出了關中歷史的舞臺。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