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敵到了鯰瀆鎮以東,便派人前往蓋彥舉軍中,勸降對方。
而此時李世民也派人前來。
蓋彥舉知道江陵之事後,雖然剛開始很吃驚,但馬上明白,不管怎麼辦,大梁怕是都無法復興了。而他這萬餘軍隊,就是保命的本錢。
蓋彥舉並不忠心於蕭銑,他跟雷長敘一般,都是張繡提拔的人。而張繡死後,他們在蕭梁內部,其實是無依無靠,只得倚兵自重。
見完李世民的使者,蓋彥舉又見陳克敵的使者。
此時的蓋彥舉已經是奇貨可居了,就想著把自己賣一個好價錢。
兩邊使者都見完,蓋彥舉心中便不住地衡量著到底投靠誰合適。李唐給的是鄂州都督,沔國公;而大隋這裡就差了不少,只同意保舉為江南行臺下的副總管,領一軍為別部。
看到這,蓋彥舉不住地盤算。李唐是真大方,出手就是國公、都督,而大隋這裡就小氣多了,一個副總管,連總管都不是,摳摳搜搜,實在讓人不喜。
而且李唐沒有水軍,他若是投靠李唐,定然會獲得重用。至於大隋這裡,則只能是一個普通降將了。
所以綜上所述,蓋彥舉還是傾向於投降李唐。
但是蓋彥舉同樣也看得很清楚, 大隋已經佔據了天下七八分,李唐偏安一隅,實力遠不如大隋。一旦雙方大戰,李唐很難敵的過大隋。而自己,怕是就要在這場戰爭中成為炮灰了。
這時蓋彥舉的主簿崔寧建議,不如先降李唐,給自己增加幾分地位。待雙方交戰之時,一旦李唐不敵,便果斷投降大隋。
若是情況順遂,手中本錢更大,或許能獲得更好的位置。
蓋彥舉聽得大喜,卻是中了他的意。
於是蓋彥舉立刻再次接見李世民的使者,表示接受大唐的招降。當然蓋彥舉也是客客氣氣將陳克敵的使者送出寨去,他還等著一女嫁二夫,可不敢得罪了大隋。
隋使見狀,也沒多言,便乘船離開了鯰瀆鎮水寨。
而就在他離開之後一個時辰,突然從西面殺出一支軍隊,直奔鯰瀆鎮水寨。這支水軍行動迅速,十多艘大船很快堵住了水寨大門。
與此同時,水寨後方兩側,竟然有號角聲,大隊的軍隊趁著蓋彥舉不備,殺入水寨之中。
陳克敵早就做了兩手準備,若是能勸降蓋彥舉最好。若是不能勸降,就要趕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擊敗對方,甚至徹底摧毀對方。
這萬餘水師若是落到李世民的手中,今後雙方戰鬥的難度將會增加十倍、百倍。
此時蓋彥舉也傻了眼,他不明白隋軍到底是怎麼來的。不是江夏已經為唐軍佔領,難道隋軍可以神兵天降不成。
蓋彥舉嫌船上顛簸不舒服,一直住在岸上。很快隋軍突破梁軍防線,殺入水寨中軍,蓋彥舉不敵,只得放下武器,向隋軍投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