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取了江陵內城,再無後顧之憂,於是留兵兩萬人於李道宗,令其和許紹的水師死守江陵城,而他本人自引八萬主力,北上長林縣。
這些日子,李淵又給李世民派遣了七萬人馬,使得李世民可動用的兵力頗為充足。不過自李世民出川,到現在已經出兵整整十七萬了,再加上樑國降兵和許紹部,李世民可動用的兵力已超過二十萬。
可李世民還未到長林,噩耗便已然傳來。
襄州的若干則撤軍未成功,已經全軍覆沒。
說實話,若干則在襄州的兵敗,李世民要負主要的責任。
黃明遠之前沒有立刻攻略荊襄的打算。不過未雨綢繆,下棋肯定要搶佔有利的位置,於是派李靖率部挺進襄陽,接收襄陽、春陵、漢東三郡。
佔領襄陽,就算是開啟了荊襄的北大門了。
對於這次南下,相當於是獨當一面,因此李靖也充滿了期待。
不過實際情況跟李靖想象的差距很大。襄陽郡的太守是王世充的堂弟王世辯,王世充的叔叔王瓊之子。
王世辯原為襄陽郡丞,後來靠著王世充的關係,成為襄陽郡太守。當時王世充正對戰李密,襄陽是他預設的後路,一旦打不過瓦崗,還能南逃。可惜後來局勢變化太快,王世充徹底成了黃明遠身邊一條惡狗,能咬人,還沒了生存之危,這襄陽郡便用不到了。
李靖直插襄陽郡,王世辯即刻開門恭迎,接受李靖的指揮。
而襄陽郡身邊的春陵之前因為混亂,也被王世辯安排侄子王弘烈佔領,於是一同成為大隋治下。這候K*AnzonG章汜
至於東面的漢東郡,郡丞徐毅,眼看襄陽、春陵相繼歸附,自覺不敵,也跟著上書接受衛公的管理。
李靖南下,幾乎是如一隻強勁的胳膊蓄足了力氣一般,準備來一場硬仗。可惜三郡皆降,李靖未嘗一戰,彷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再之後李靖受命鎮守襄陽三郡,對峙梁軍。
因為黃明遠嚴令李靖,謹守其土,不得浪戰,李靖這一年多來,雖一直秣兵歷馬,但並未主動出擊。
李靖鎮守的襄陽郡,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襄陽郡。襄陽郡南面的率道、漢南、上洪三縣為蕭梁所控,被設為了襄州。
襄州被蕭梁交給李唐之後,李世民派遣若干則鎮守,屯兵八千。
因為襄州過於偏北,不少人認為應該放棄,但李世民卻覺得襄州是阻擋隋軍南下的要道。一旦他在江陵動手,雖然大隋的主力未必會動,但偏師卻可能南下襲擾荊襄腹地。屯兵於襄州,相當於在北面上了一道鎖。
雖然這個鎖不怎麼牢固,但也能支撐一段時間。
說白了,襄州就是李世民在關鍵時候“丟卒保車”的棋子。隋軍真若是在他全取荊襄之前出兵,襄州也能守一守,給他爭取一兩個月的時間。
可惜天不遂人願,李世民的設想皆成了空。先有陳克敵來了箇中心開花,接著隋軍大舉進兵荊襄。這使得李世民要死守襄州就得不償失了。
襄陽是處要衝,可李唐的襄州地區,卻是一片平原。隋軍可從襄陽乘船沿漢水南下,瞬間將襄州給分割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