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連克翼際山和鸚鵡洲防線,一時有些打懵了李大亮。在李大亮的計劃中,憑藉這兩處防線,無論如何也能和隋軍相持一兩個月。
李大亮就沒想過這兩處防線在短時間內會被正面擊破,他一直在擔心隋軍來一場大迂迴從西面或者南面殺過來。
所以面對著兵臨城下的隋軍,李大亮的心態有些崩。
以漢陽區區孤城,如何可敵得過城外數萬隋軍。漢陽城並不是一座雄城,之所以險峻難下,易守難攻,靠的是周邊地形。
而失了兩側防線的漢陽城,不過是一個被扯破了外衣的美女,根本別想抵抗的住窮兇極惡的歹徒。
所以李大亮心情平靜之後,第一時間便準備撤退。
李大亮這個人,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亦不是一個單純的臣子。誠然以死為國是為人臣子的本分,但在明知結局已定的情況下,毫無意義地去赴死,李大亮便不願意。
之前堅守漢陽城,李大亮覺得自己已經為李唐盡力了。
至於漢陽城的重要性,李大亮則顧不得了。畢竟再重要的城池,人死光了也沒有意義。
下定決心撤退之後,李大亮便扒拉手中的部隊。
城中守軍,加上臨漳山所部,再加上逃入城的潰兵,所有部隊加起來滿打滿算不過五千人。
至於李長卿手中那五千人,李大亮則全忘了。他相信李長卿這個老油條在隋軍兵臨漢陽城下後,就會自尋出路。
隋軍將領和唐軍將領有一個很大區別。
隋軍將領多是黃明遠或是黃維揚親手提拔的,甚至很多人算得上家臣,是為了集體利益而戰。而唐軍將領一大部分是關隴世家投奔的,他們可以投奔李氏,也可以投奔其他人,這群人是為家族利益而戰。
看唐初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李唐的地方總管、都督多以關隴人士為主,可行軍總管卻多以關東降將為主。那是因為世家大族願意為了家族利益為你守家,卻不願意耗費家族資源去幫著你開疆拓土。前者有失,世家大族也會損失利益;後者成功,會攤薄世家大族的地位。
李長卿絕不會為李家殉葬,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大批部下是家族私兵,是家族力量。
李大亮手中這五千人,多是步兵,沒有騎兵,甚至沒有水軍,靠著這群人突圍,並不容易。
李大亮望著地圖,思索著他的突圍路線。
毫無疑問,換一個人來突圍,肯定是選擇往西,先會和李長卿部,然後順著漢水西進,這是抵達江陵最迅捷的辦法。
可李大亮很快便否決了,先不說李長卿會不會等他。
是個人就能看出往西突圍最合適,隋軍又不是傻子,自可以水師逆漢水而上,日夜不停,很容易便能截住自己。
李大亮有些惆悵,到底該往哪行。
李大亮的動作很快,雖然現在隋軍只兵臨漢陽城的東面和北面,並未完成合圍,發起總攻,但很明顯隋軍在蓄力,或許到了明天,全面攻擊就會開始。
所以李大亮當天便集結部隊,準備糧食,到了夜裡便出南門向南突圍。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李大亮將大部分的物資都丟了,只保留了武器、鎧甲和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