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七章 日月山河永固(上)

“諸位賢良,社稷初建,新朝將立,國之名號,代表著一國之氣象,諸位覺得,我新朝該立何字為號?”

雖然接受了百官擁戴,但並未登基,所以黃明遠也並未擺出天子的譜。

當然黃明遠的威儀,也從來不是靠“天子”兩個字彰顯的。

黃明遠不說話,誰敢開口。

眼看要定國號,眾人紛紛發言。

倒不是眾人急於表現,而是眾人各分派系,各自根基不同,利益、訴求不同,都希望國號能代表了自己的意義。

這麼說吧,荀或反對曹操稱“魏公”,到底是反對曹操稱“公”還是稱“魏”,就不好說了。

再說荀或真要是死忠於大漢,就不會輔左曹操,而是幫著漢獻帝從曹操手中奪權了。

所以荀或反對曹操稱“公”不是核心原因,而在於一個“魏”字。

魏的中心雖然先在河東,後來又在陳留,可是兩漢之後,單提魏地,就是河北魏郡。而以荀或為首的河南潁川派系的根基在河南,與河北派系完全是政治對立面。稱“魏”,不僅僅是一個魏字,意味著國家的根基將會從河南轉到河北,這時河南世家所不能忍受的。

曹操要是換成“韓公”、“梁公”、“陳公”、“許公”,甚至是“潁川公”、“許昌公”,你看荀或他們願不願意。

所以國號取不好,大家都難受。

這時蘇威最先站出來說道:“聖人在大隋之時,為武皇帝封為衛公,按照慣例,應以‘衛’為國號。”

以封號為國號是最大的傳統,後世多為如此,包括楊堅、李淵等人,皆是用了爵位。甚至宇文化及建國號為“許”、王世充建國號為“鄭”這種小國的國號。

對於蘇威這些大隋老臣們來說,黃明遠若是用了大隋的爵位,便是對大隋最大的承認,也意味著他們這些大隋舊臣的話語權將極大增加。

不過蘇威的想法,眾人如何不明白。

於是蘇威剛說完, 鄧議便言道:“‘衛’者,春秋之小國也,我新朝地擁萬里,澤被蒼生,用一‘小國’之名著實不妥,我看不若用‘豐’字。豐者,繁也,有茂盛之意。再者聖人起於豐州,正好相應和。”

“沒錯,鄧尚書說得有理。”

不待鄧議說完,便有幾個豐州出身的老人相支援。

這是實力的角逐,互相之間,定是不能相讓的。

對於這個場面,蘇威並不擔心。你豐州一派實力強怎麼了,打嘴炮的功夫,他還沒怕過誰呢。

而且蘇威早有預算,聽了鄧議的話便言道:“昔者,關中有豐國,為周之方國,乃西戎之屬,一個夷狄之號,豈可為國號。”

“衛國弱小,幾度為夷狄攻破,且多荒淫無道之君,不是更為不可。”

有兩位大老領頭,底下人也掙得帶勁,啥話都敢說。爭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爭,一定落於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