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鳳州相比,金州一線的仗,就打得劇烈的多了。
北路軍伐蜀,右武衛總管秦叔寶率領右武衛的本部、三十軍和楊屯、楊及兩部共計一萬四千餘人,奉命從長安攻打金州。
李唐駐守金州的是金州總管陳演壽,轄金州、洋州,統兵一萬三千人。
陳演壽是左軍長史出身,在李淵造反之初,地位極高。但李淵入主關中之後,他被派往西城郡招撫山南之地,數年來一直沒動。李唐朝廷內部官吏如流水一般,光是大將軍、尚書都要數十位,但陳演壽卻像是被李淵忘了一般,掛著一個山南東道安撫使、金州總管的名頭,直到現在。
陳演壽雖經略金州多時,但他本身對金州的控制力並不強。
陳演壽乃是文官出身,不擅統軍,雖然掛著總管的名頭,但軍中權利,皆在副總管陳政和當地大族領袖李襲騰的手中。
金州的政治格局一直有些怪異。
在金州,權利最大的不是總管陳演壽,亦不是手握兵權的副總管陳政,而是西城郡第一大族,山南李氏。
山南李氏,也叫安康李氏,世代為山南豪族,為鄉里所率服。李襲志、李襲譽兄弟便出身這個家族。二人的祖父李遷哲,乃是北周名將,長期屯兵山南地區,是山南李氏勢力達到頂峰的重要人物。
史書記載,李遷哲一人,有妾媵百人,兒女有六十九人。沿著漢江千餘里間,多第宅相次。生下兒子的妻妾,都住在裡面,每間宅第各有僮僕、侍婢、奄閽守衛。李遷哲每次鳴笳往來眾宅第之間,縱酒飲宴,盡情享樂。子孫拜見李遷哲,有的李遷哲都忘記其名字,只能翻閱簿籍來查閱子孫的名字
奄閽者,看門的小太監,敢私用太監,還為史書所記,可見其權勢之盛,氣勢之囂。
之後山南李氏,代有顯拔人物,中央王朝或許不畏李氏,可像李淵這種造反者,想安定金州,穩定山南的局勢,還非得依仗李氏不可。
於是李淵如關中之後,便封李氏家主李襲騰為商國公,還特許為山南東道安撫副使、金州副總管,幾乎相當於陳演壽頭上的太上皇。
對於李襲騰來說,投降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投降對於李家有利,能保證李家的利益和對金州的控制。
金州亂不亂,李家說了算。
李家可以投降李唐,自然可以投降黃明遠。
實際上一早黃明遼就派人前往金州,跟李襲騰密會,準備勸降此人,可惜雙方沒談攏。李家要的是對金州的控制權,要做金州的太上皇。但大明天然不會允許這種國中之國的存在,別說李襲騰,就是隴西李氏、清河崔氏這種豪門亦不行。
所以兩家談崩,這投降自然也就成空了。
或許是當土皇帝當習慣了,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李襲騰看來,這是大明對李家的輕視,所以他決定,給大明一個教訓,以戰促和,將大明重新拉到談判桌上。
不得不說,李襲騰的膽子不小,野望更大。
面對明軍,他立刻幫著陳演壽緊鑼密鼓地佈置防禦,帶頭號召金州的世家大族,給陳演壽捐錢捐物,做足了抵抗明軍的準備。
秦瓊遠道而來,碰上的就是準備充分的金州軍。
秦瓊南下走的是庫穀道,之前李淵逃入金州走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