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佔領渝州城,克復了這座西南重鎮。
不過權氏在城破之後,仍舊負隅頑抗,和明軍展開了激烈地巷戰。明軍在城中激戰整整一日,才徹底肅清了權氏的殘兵。
整個渝州城被打的,滿目瘡痍。
這一戰,權氏家族幾乎盡滅,牽連的旁姓更是不少。明軍打出了真火氣,手段較為激進狠厲。想徹底安定渝州人心,恐怕需要一段時間了。
打成這樣,焦方傑擔心渝州再次生亂,只得親率六十五軍坐鎮城中,又遣六十六軍攻略渝州、涪州南部,安定地方。
也就是渝州城破的次日,大明南路軍歐彥所部,平定了沅陵,黔中,趕到了渝州。
大明此次滅唐,兵分三路,其中南路軍的主要經過之地,便是黔安、沅陵、牂柯等蠻地。
大江以南,古代屬於苗蠻之地,不通王化,雖然經過歷代開發,但因為地形原因,能完全歸於王化的地方並不多。
這些蠻民,種類繁雜,不可計數。按照後世中原王朝的劃分,大體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受古巴蜀文化影響的西南夷;受楚國文化影響的武陵蠻(黔中蠻);受吳越文化影響的百越。
當然也是粗略劃分,就像西南夷,從川南藏邊到後世的東南亞都算,其相互之間,有天差地別。
自先秦以來,蠻民對中原王朝的統治,多有叛亂。
兩晉之後,大量的漢人南下蠻化,做起了蠻人和中原王朝之間的聯絡人,大量的蠻族,才逐漸走向歸化。
諸蠻之中,除了沿海的百越,漢化程度最大的便是武陵蠻。
武陵蠻崛起於兩漢時期,到了大隋已漸趨鼎盛,以彭氏、舒氏、向氏、冉氏、田氏等大族為首,在地方上建立割據勢力。
此時的武陵蠻,又主要分為三部分。荊南的武陵蠻,四分五裂;清江、巴東的武陵蠻,以冉氏為首;而黔中的武陵蠻,則以田氏為首。
隨著冉氏投降大隋,而李唐之前出兵荊南,武陵蠻勢力最大的,便是李唐黔州田氏。
黔州田氏跟高涼馮氏、合浦寧氏差不多,也是南遷的世家大族,不過他們的祖先可追朔到戰國的田忌。
東漢時期,田氏便為當地蠻長。
南陳時期,田氏首領田思鶴以黔中地區歸附北周,被任命為黔州刺史。後來楊堅代周,黔州叛亂,楊堅派爾朱敞討平,又任命田思鶴親族田宗顯為黔州刺史。
三十多年來,以田氏為首的黔中十家成為黔中地區勢力最強大的割據力量。天下大亂後,田家投降了李淵。
田宗顯曾在長安為人質,和李淵結為了好友。
之後李唐伐梁,田宗顯派遣長子田惟康隨李世民出兵荊南。
黃維揚平定荊南之後,為了防止在湘西山區陷入苦戰,並未出兵被唐軍佔領的沅陵郡。而李唐因為荊襄之敗,雖然名義上佔領了沅陵郡,但也無力控制,最後整個沅陵郡便完全落入田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