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二 黃維烈

他第一次憎恨這個上天,為什麼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的遙遠。

六月十五日,黃維烈統帥兩萬前鋒部隊,和暴固指揮的一萬名西域兵從北庭出發,西進雙河,征討被天子命名為伊犁的地方。

現在雖然是夏天,可是胡天八月即飛雪,他們最多隻有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奪取伊麗河谷地,然後在溫暖的谷地,等待著明年的到來。

若是在風雪來臨之前奪不下這裡,那他們將會葬送在風雪之中。

伊麗河谷地群山環抱,風光秀麗,物華天寶,是整個西域最肥碩的一片草原。高震這些年來,屢屢希望拿下這裡,可惜都沒能如願。

十年來,西域的漢民已經超過十四萬戶,增長迅速。各地的明軍也牢牢地掌控著各處郡縣和軍鎮。像是焉耆軍鎮,已經成功設郡,和北庭、交河、伊吾三郡一同成為西域都護府的核心地區。

不過終究是環境有限,西域太大,相對來說,駐軍還是不足。

黃明誠鎮守的天山以南西鎮,擁兵三萬兩千人;蒙躍在雙河郡擁兵六千;再加上高震親統的西域四郡兵馬兩萬四千人,但在西域擁有的總兵力加起來也就六萬多人馬。

除了鎮守各地,高震每次出兵,番漢軍隊加起來不超過兩萬,自是沒法擊敗西突厥了。

眾人進入伊麗河谷地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中旬。

本來黃維烈以為會遭遇一場大戰,可出人意料的是,此地的西突厥軍隊並不多。只有留守的突騎施索葛莫賀部。

當年黃明遼遠走中原,高震和黃明誠分別經營天山南北,而西突厥內部的動亂也沒有停下。

射匱可汗雖然一統了西突厥,但是因為之前與大隋交戰,連續失敗,甚至失去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終於引起內部頻繁的動亂。

整個西突厥在勉強維持龐然大物的情況下,連續紛爭不斷。

可惜射匱可汗苦心竭力,也沒能維持住局面,心力交瘁的他終於在安康元年去世。

射匱可汗死後,並沒有成年的兒子能夠繼位,因此汗位落到其弟阿史那咥的手中。阿史那咥自稱統葉護可汗,建汗廷於千泉。可是阿史那咥威望不足,實力也不夠,於是諸部不服,整個西突厥的動亂更加劇烈,彼此征伐,混戰不休。

就在此時,南逃至波斯的阿史那悉密多找到機會,再次捲土重來,佔據河中。

整個西突厥內部,打成了一鍋粥。

各方整整打了四年,最後以統葉護可汗的勝利而告終。

不過阿史那悉密多雖敗,但也牢牢地佔據著烏滸水以南的吐火羅地區。

雙方的戰事直到現在,就沒有停過。

當然大明應該感謝西突厥的內亂,使得西突厥無暇再顧忌身側的大明,讓大明在西域穩穩當當地發展了十年。

雖然雙方小戰不斷,西突厥入侵大明的次數也數以百次,但雙方從未發生過真正的大戰。

這一次大明出征西突厥,也是尋得良機。

在西突厥的內鬥中失敗的阿史那悉密多引薩珊波斯攻打西突厥的河中地區,意欲重啟汗位之爭。此時大明休整十多年,已經具備了遠征西突厥的實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黃維烈出兵伊麗河谷之時,西突厥的主力都在河中,伊麗河谷自然空虛。

西突厥和之前的大隋,現在的大明打了十多年,每一次都是西突厥出擊,大明防守,從無例外,眾人早就習慣了這種模式,根本不認為大明敢出兵。

於是黃維烈殺入伊麗河谷之中,西突厥守軍毫無防備,雙方激戰一場,突騎施索葛莫賀部大敗,往西逃竄,而黃維烈則奮勇追擊,佔領了乙寄烏骨一帶。

破敵之後,黃維烈並沒有貿然攻擊,將對伊麗河谷的經營當作重心。

伊麗河谷現在的核心是弓月城,不過黃維烈對此地並不滿意。

弓月城位置太偏北,而且是雙河和西北面入伊麗河谷的交匯處,可以作為要塞,但作為都城則太過危險。

於是黃維烈決定在伊麗河北修建新城,背靠群山,南臨大河,依託伊麗河谷,使之成為自己的關中。

伊麗河谷,其面積可是關中平原的二百。

而在伊麗河谷的最西面,伊麗湖(今卡普恰蓋水路)和南面群山之間,黃維烈命李世民建城,並命名為班超城。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