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對!”
竇幹拿過地圖,放在二人面前。
“秦公請看,大江以北,皆是低矮之丘陵,而大江以南,則是崇山峻嶺,深澗險灘。我軍在巴蜀腹地,不是明軍的對手。可是若撤退到大江以呢?明軍不可能用幾十萬大軍追擊我軍,而我軍倚仗地形,足以和明軍周旋。”
李世民聽得,沒有急於說話,而是看著地圖,過了一會才說道:“師幹是讓我遠走南寧州。”
竇乾點點頭道:“沒錯。南寧州之地,地澤千里,當初諸葛武侯遠征孟獲,在此設七郡治之。我軍以數萬人馬,南下南寧州,聯合當地大族,明軍就是二三十萬大軍齊出,也拿不下南寧州。”
聽到竇乾的話,李世民有些動心了。
李世民在巴蜀多時,對於南寧州的情況,也是瞭解的。
大隋之前在古南中設南寧州總管府,統轄古南中之地的軍政事。不過南寧州諸部多叛,文帝時期,幾次派兵征討,也沒有完全控制。後來大隋廢總管府,又沒有重新在此設郡縣轄之,算是將南寧州之地完全放棄了。
現在的南寧州,為爨氏控制。爨氏乃蠻化的漢人,自稱是東漢班氏的後人,到蜀漢時為南中大姓。東晉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獨霸寧州,其家族分統各地,後來分裂為兩支,分別為東爨和西爨。東爨聯合烏蠻,西爨聯合白蠻,互相征伐,混戰不休。
李世民有信心帶著軍隊,征伐兩爨,然後抵抗大明。
不過也不是沒有問題。
南寧州之地,素來被中原王朝視作蠻夷之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自五胡亂華之後,因為北方胡人入主中原,這些胡人為了尋找統治中原的合法性,華夷之辨便沒有停過。關隴貴族雖然多出身胡人,但也自認為是中國人。
但巴蜀跟南寧州卻是兩回事。
巴蜀在中國文化圈裡,被視為自己人。可若是李世民南下南寧州,建立政權,屬於自絕於中原王朝,所有人都會認為他們是一個夷狄政權,李唐將徹底失去法理性。
眼看李世民不說話,竇幹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擔心。
於是竇幹說道:“秦公,萬事先想法活下去,當初慕容、宇文諸氏,不都從蠻夷之地興起,然後入主中原的嗎?”
“可南寧州畢竟貧瘠荒蕪,若是我軍撤出巴蜀,只恐諸將不願啊。”
這時竇幹臉色一凜,斬釘截鐵地說道:“巴蜀之中,與明軍仇深似海者,不計其數。況且明軍素來行強盜之事,重賤民,輕賢士,巴蜀大族,不知多少擔心會受到明軍戕害,秦公何必擔心無人肯相隨。”
此時李世民也鄭重起來,他很清楚,竇幹今日的話,其實代表了軍中相當一部分勢力。以竇幹這樣的身份,是死都不可能投降的。
當然投降了大明,他們也沒有未來。
“師幹之言,我會認真考慮的。”
竇幹知道不能逼迫李世民,只得說道:“希望秦公儘快考慮,畢竟留給秦公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