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成都已經投降了李世民,四面都是李世民的軍隊、地盤,他們又能往哪裡去。
也是李瑰運氣好。
當日李世民擊敗李元吉之後,急著趕往劍閣,只留下大將丘行恭圍攻興樂。再之後劍閣失守的訊息傳來,為了禦敵,李世民抽走了成都周邊大部分的軍隊。
丘行恭圍攻興樂,只有五六千人,勉強能困住李瑰所部,但要破城,卻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與黃明遼對峙了月餘,丘行恭也圍攻了興樂縣一個多月,直到李世民命令他返回成都。
丘行恭走了,留下來一地雞毛的興樂城。
李瑰和劉文靜萬分狐疑,透過打聽情況,才瞭解到整個巴蜀的天翻地覆。
大明入蜀,李氏要亡了。
二人喜憂參半,高興的是李世民定然是顧不上他們了,可是李唐亡了,他們二人何去何從。
就在這時,思德平找上門來。
思德平和劉文靜也是舊友, 不過因為出身的原因,劉文靜等人出將入相,而思德平並沒有像劉文靜一般成為中樞要臣,一直到李孝恭入川之後,他才才做了利州刺史。後來又調到巴東道行臺,成為李世民的左臣。
不過二人畢竟是舊識,也能說得上話。
見到劉文靜,思德平便勸他投降大明。
劉文靜有些猶豫。
思德平便問道:“不知肇仁兄現在不降,忠的是誰?”
劉文靜一時語塞。
竇抗死了,李淵死了,李建成一家都死了,李元吉亦死了,現在的劉文靜,連效忠於誰都不清楚,再在這裡死扛,又有什麼意義。
劉文靜此時說道:“唐王和世子待我不薄。”
“肇仁兄奮縱橫之略,立締構之功,幫著唐王,建立起此番事業,也算對得起唐王。奈何唐王諸子不肖,內鬩於牆,以至國破家喪,此非吾等之過,乃李氏子孫,自取滅亡。
今李唐已敗,為了天下蒼生,就該甘願認輸。
可李世民要逃往南寧州,分裂天下,荼毒西南,此萬死不能恕其罪過。肇仁兄難道想跟著李世民前往南寧州做野人不成。”
投降李世民?那是萬萬不能的。
劉文靜本就沒什麼抵抗的心思,再加上思德平一勸,也就順水推舟地降了。
至於李瑰,李唐內部,已經無他容身之地。唯有投降大明,還有個出路,他怎麼敢不抓住這個機會。
十二月四日,李瑰和劉文靜開啟興樂城門,率五千殘兵,嚮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