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三章 智脫虎口

李世民招來薛收,便和薛收商議明軍突然勐攻,情況不明,是否可以暫時突圍至成都,再尋找撤往南寧州的機會。

對於李世民提出退守成都的想法,薛收本來是不贊同的。別看成都城堅池深,可只要李世民一退到成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自帶乾糧為明軍效勞。

不過李世民也有說辭,明軍已經三面包圍了白馬關,再打下去,三軍就要困死於此地了。而從白馬關到成都,中間也就一個雒縣可守。不過雒縣也是無險可依之地,還不如守成都更周全。

薛收聽了,也沒有反對。

這些日子,他已經感受到自己因為反對南下南寧州,逐漸被邊緣化。今日李世民願意和他商量對此,已經算是對他的器重,可他若是還不斷地跟李世民唱反調,怕是要徹底被排出決策層了。

而且李世民撤往成都,再想撤往南寧州,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二人商議沒多久,薛收便離開了。

李世民看著薛收的背影,神情複雜,思緒萬千。他一直覺得於志寧、竇乾等人,私心太重,而侯君集、張士貴,則稍欠智謀,他唯有跟薛收,才是君臣相宜的典範。

他不希望自己最看重的薛收,最後也背叛了他。

薛收走後,李世民又命人招韓良前來議事。韓良官拜巴東道行臺尚書右丞,也是李世民核心決策層的一員。

韓良雖然是關中人,但本就是南陽韓氏,所以李世民對其也有所懷疑,自然也要試探一番。

不提李世民和韓良的商議,薛收回到自己的小院之後,便招來了侄子薛元敬。

薛收回來的一路都在思索著,現在撤回成都,未必是件壞事。李世民能定下南下南寧州的策略,是因為反對力量太弱。可一旦到了成都,像是宰輔裴寂等人,應該不會同意李世民南下。

很快薛元敬到來,薛收便把李世民要返回成都的訊息告訴了這個侄子,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薛元敬聽了此事,卻沒有薛收這麼樂觀。

在他看來,誠然成都有裴寂、溫大雅這些人會反對南遷,可李世民不是李淵,裴寂這些元從派在李世民面前,並沒有那麼重的話語權。

而且成都朝廷內部掌權的獨孤纂、竇惲、權如久這些人,也會支援李世民南遷,到時候他們還是敵不過南遷派。

於是薛元敬從薛收這裡離開之後,便又去見了韋慶植。

二人一致認為,就是返回成都,也無法打消李世民南遷入南寧州的決心,既然如此,還不如讓明軍將他們留下。

於是二人又秘密給明軍送出一封信。

所謂一會生,二會生,有上一次的經驗,這次再秘密聯絡明軍,二人也沒什麼心理負擔了。

很快,黃明遼收到二人的密信。

聽聞李世民想逃往成都,黃明遼並沒有懷疑。此時李世民被困在白馬關,除了投降,逃回成都或許是他唯一的選擇。

於是黃明遼命令部分騎兵往白馬關和雒縣之間轉移,以求在野外殲滅唐軍。

同時黃明遼也下令放寬對白馬關的攻擊,給李世民逃走的空間。

白馬關山勢陡峭,草木茂盛,地形極為險峻。明軍這兩日為攻擊此地,傷亡不小,所以黃明遼也想將決戰放在曠野之中。

明軍的攻勢一放緩,李世民就感覺出來了。雖然他還不確定明軍的佈置,但很明顯,對方是針對自己要撤退而變的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