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五十五章 科舉有弊【求訂閱*求月票】

精與考卷的問題,而為官要為民謀福祉,遇到的問題就不僅僅是試題中出現的那部分而已。

這樣選出來的官吏,一旦遇到了試題中沒有的現實,就會原形畢露。

因為思維被限制之後,他們也很難尋到解決之法。

標準答案始終只是標準答案,而不是適用於各地。

百家學宮的夫子們都低頭思索,也有很多人是有些汗顏,因為他們就是被點到的那些精於科考的人夫子先生。

屏風之後,樗裡尋也在坐聽著,畢竟科舉是他弄出來的,科舉的弊端他也很清楚,現在還看不出太多弊端,但是之後絕對會變成被帝王用來禁錮讀書人思想的手段。

而這一切就不是他想看到的,相比杜茂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至死都在為讀書人焦慮。

李斯、頓弱和百家真正有才的大家也同樣如此,他們的眼界已經超過了時間,秦藍策作為大秦的為官書,將來也會成為官員必讀之經籍,因此,他們必須要為後人考慮。

他們無法去改變後來的帝王,但是卻可以從《秦藍策》中去限制帝王的作為,防止預料中的事情的發生。

若是科舉成了帝王限制士人思想的枷鎖,那經年之後,還會有《孫子》《墨子》《韓非子》這類百家曠世之作出世嗎?

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僅是武力,也是文化,武力能征服的只是肉體,而文化卻能侵蝕人心。

公羊子奴已經用事實告訴了他們,再強大的民族,一旦文化落後,就只能被同化和潛移默化的侵蝕。

所以他們不僅僅是在為士人考慮,同樣也是在為大秦,為華夏考慮,華夏之所以強大,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同樣也是因為它的文化領先了世界。

尤其是遠古氏族在孔雀,仗著文化的領先,已經把孔雀那邊忽悠得開始相信他們的大梵天、溼婆就是華夏泰一神的子嗣,相信自己起源就是華夏,是五帝后人。

這就是文化領先的強大之處。

因此,無論是李斯還是百家的家主,都不希望後人固步自封,再無創新,一家之盛在於傳承,傳承的經籍越多,門徒也就會越多。

樗裡尋想的則是,百家越盛,華夏也就越盛,哪怕將來大秦不再,華夏因為其文化的強盛,也始終會屹立於萬族之上。

他們無法去限制帝王的想法,卻能從《秦藍策》中去完善科舉,規避掉這些問題。

本來樗裡尋是沒想到那麼多的,但是李斯找到了他,跟他說了杜茂的思慮之後,他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先秦百家,著作層出,在科舉之前的各朝也都一樣是有著各種驚世之作,然而,科舉之後呢?

無論是赫赫大明和是天朝美夢的大清,拿得出手的著作卻又乏善可陳。

號稱古今奇書的《四庫全書》也不過是在總結編纂前人之作,而無當今之書,真的是前人把能寫的都寫完了嗎?很顯然並不是如此。

只不過是讀書人的思維已經被禁錮了,不敢再去超越前人,也因此再無鉅著問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