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放榜處圍著不少的儒生,但在幾人的奮力擁擠下,還是站到了二三排。不多時,就看到幾名書吏走了過來,手上拿著紅色的榜紙,貼在了牆上。
考試揭曉,謂之發案。
發案用的紙張呈現一個大海碗,也叫團案。總共取五十名,這是第一圈。圈內分為內外兩層,外層三十名,裡層二十名。
在榜紙上不寫姓名,只寫座號,即是考號。
沒在榜紙上面的,就叫做出圈或者出號。在圈外又設定了副榜為後補,若是進入了副榜就可以參加下一次考試,若是主榜的考生下一場考試考的不好,副榜就可補入主榜。
最後一場猶在主榜上的,就有了參加府試的資格。
而往往縣試以第一場正試為主場,比重最大,可以說進入內圈的二十名基本已經獲得了進入了府試的資格,只有外圈的三十名才有可能被副榜補入。
眾人忐忑不安,待書吏退下之後,立刻湊前看去。
“額在圈內,額在圈內,還是內圈……”
一個老年儒生激動的語無倫次,進去內圈,基本上就有參加府試資格、
就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一些年輕,一腔熱血的儒生待看到自己的考號沒在榜單上,猶自有些不信,他們不像老年儒生,大多人都銳利進取,文章中鋒芒畢露。
以為會得到縣尊賞識,卻不料……卻是罷卷下場。
“額在副榜……”
鹿兆鵬有些欣喜道。
做完之後,他越想越後悔,覺得悔不當初。這次入了副榜,還有機會。
“額名在孫山……”
白孝文訕訕一笑,他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這個位置可是最危險的,在正榜的榜末,一旦不小心,就會落榜。
名落孫山,指的是名次比孫山還差,孫山就是榜單最後一名。
大家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名次,沒找到的,那就是已經出圈了,沒有資格再進行下一場考試了。回過神來,開始關注內圈的名次。
“地丁辰,這是案首啊!”
“誰是地丁辰?”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案首,逆時針排序,排在最中央的就是地丁辰這個考號。
在前排的儒生大聲嚷著,想要找出“地丁辰”到底是誰。
“走吧!”
白貴對著幾位同窗說道,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次,心裡落下了一顆大石。雖然對縣試有著種種準備,但待看到真正名次時,才能不再緊張。
“白兄?你的名次呢?”
周元看到自己的名次在內圈,也是鬆了一口氣。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
有朱先生的教導,可以說整個滋水縣應試的儒生比他們厲害的,不怎麼多。
白貴笑而不語。
等拉著走到人潮外面的時候,他才輕聲說道:“是案首!滋水縣的案首!”
此言一出,所有人像傻了一樣的看著他。
“案首……”
“案首啊!”
中了縣試案首的人,基本上到了府、院試是不會被罷免的,除非寫的實在太糟糕,或者觸犯了忌諱,不然都要給滋水縣縣令一個面子。
如果罷了案首的卷子,豈不是說滋水縣無人才?
這可是你滋水縣縣令的嚴重失職!
古代當地方官,不管如何,是以教化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