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唐認了老子為祖宗,長安時多建道觀。
少陵塬上的遊仙觀就是其中之一。
不大,卻也不小,有老中小道士十數名。
白貴和藍袍道士出了後庭,到了前院,就見宮女和宦官、侍衛已經圍住了遊仙觀的鬥姆殿,場內安靜若素,從間隙能窺見其曼妙背影,這女冠此刻正在醮法,應是清醮,道髻上懸著玉葉冠,罩紫衣薄紗,內裡則是青藍道袍,柳腰繫著黃絲絛,跪地挨著臀邊的是原色熟麻鞋。
“醮”為祭祀,道家醮有醮法。分為清醮和幽醮,清醮為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為太平醮的法事。幽醮則為招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鍊度施食等,屬於濟幽度亡齋醮之類的法事。
“法師。”
兩人對著站立在道觀門口,手持拂塵的老道士打了個道家稽首禮,態度恭敬。
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稱之為法師。
這老道士鶴髮童顏,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正是樓觀道下觀的觀主之一。遊仙觀為樓觀道的下觀,類如分院。
姓陳,時人稱呼為陳法師。
“美和,長吉,你們二人來了。”
“待會洞玄法師為父兄祈福過後,你們侍奉駕前,為洞玄法師講解經文,切己要禮節周全,不可讓公主惡了咱們道觀。”
陳法師揚起拂塵,回落在橫在胸前的左肘窩,輕聲提點道。
眼前的長吉是他的入室弟子,雖平日裡有些笨手笨腳,但心性淳厚,這是修道的上佳心性。
而另一側的白貴,幾年前不幸出了一場大病,遂家中將其送入道觀修行,每年香火錢未曾短缺,其人少聰慧,博覽群書,待人接物讓人感到春風拂面,未有少年倨傲氣,讓他十分滿意。
可惜曾無意說出想要拜宗聖觀的觀事侯道長為師,他為下觀觀主,不能搶了先,這才沒收為入室弟子。
不過他已經稟告了宗聖觀的侯道長,侯道長亦有收徒打算。
少年心有凌雲志,這不算什麼好高騖遠。
只是礙於侯道長侯少微現為宗聖觀知事又兼昊天觀觀主,身份顯赫,不能貿然收徒,所以這件事暫且擱置下來。
昊天觀為唐高宗李治舊邸。
“是,法師。”
白貴和長吉點頭。
少傾。
金仙公主在鬥姆殿醮法結束,走到了殿外。
她見殿前陳法師身旁有兩個年輕道士,立刻心知肚明,以往到各家道觀醮法之後,時長會有此例,算是道觀一種比較隱晦的引薦。
三人談玄。
隋朝時有崇玄署,為專門管理道士僧尼的官署。唐代皇帝尊崇道家,所以改崇玄署為宗正寺,僧尼則別屬尚書祠部。一般來說,宗正作為九卿之一,專門掌管王室親族的事務。
如此可見,李唐皇族對道學的精研。
“這位道長談吐非凡,儒經、道經無不不獵。”
“不知出身何處門第?”
金仙公主美眸流轉,詢問道。
她這是升起了愛才之心,又兼有對遊仙觀感官不錯,所以才詢問一二。另外如今是景雲二年,經歷過神龍正變和唐隆正變後,如今大唐百廢待興,由她的父兄唐睿宗李旦、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三人掌權,她雖說修道參玄,可實際上,偶爾亦會向她的父兄舉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