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86、大唐狀元之才(求全訂)

他在吏治上裁剪冗員上不敢多言,這是皇帝需要操心的事,說多了容易得罪人,在經濟上,更不敢亂說,有識之士哪個不知道土地兼併為禍國家。

所以,這幾篇策論,他只是抓大放小,說如此不對,但具體的改良措施,只對前人作品刪刪減減,而後就再無多說。

不過到了經略西域事上,他開始展露鋒芒。

此事與朝政涉獵不多,而他又已經放言說同時考進士科、武科,武科可不僅是騎馬射箭,涉及到的兵略一點都不少,所以在這點上,他可以多寫一些。

策問,只要一篇抓人,就算取勝!

全才的人,少之又少。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太宗七年輔高祖取天下,滅國三十餘。天下雖平,猶不敢忘戰也。而今天唐軍備衰廢,默啜南掠趙、定等州,吐薄東侵而入……,秩馬厲兵,枕戈待旦,以備不時之需。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習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

白貴寫完後,長長舒了一口氣。

這是蘇軾的《教戰守策》,他刪刪改改後,正符合此次策論的兵事。而且這篇策論可沒有什麼胡亂指手畫腳,只是說讓朝廷做好備戰準備,居安而思危,不會得罪任何利益集團,而且也沒說什麼五年平遼之類的內容,最是穩妥不過。

而且文中提到的默啜可汗,吐薄等事,可是不經意間展露出他的博學和對時事的關心,不是什麼袖手空談計程車大夫,而是心懷國事的文人。

有了這些,就足夠了。

默啜可汗是在武周時期崛起的東突厥可汗,屢次襲擾邊境,是這時候大唐北境主要的敵人。

“軍未發而默啜盡抄掠趙、定等州男女八九萬人……狄仁傑總兵十萬追之,無所及。”——《舊唐書·突厥傳》

洋洋灑灑,千餘文。

從上午進了禮部貢院,一直答到下午。

“將白美和的考卷給老夫取來,本相要一睹為快。”

宋璟對陪考官說道。

他是李隆基一派,已經提前給白貴溫過卷,知道白貴的才學,有欲提拔,另外白貴是名士榜上的頭名,所以讓取白貴的試卷一觀,並無絲毫不妥之處。

別說白貴的試卷,在場考生的試卷,他都可以在考場上一覽。

唐代科舉制度本就不嚴格!

“是,宋相。”

陪考官沒麻煩左右皂吏,宰相發話,他還是要聽的,踱步走到白貴身旁。

他先沒著急取卷,見卷子裡面的內容已經寫完,絲毫墨漬也無,暗暗點頭,輕聲提醒了白貴一身,遂取走了五道策試卷。

“文章寫的不錯,可為中上。”

宋璟一一覽閱。

他作為宰相,進士科出身,博學多才,見識驚人。他口中的不錯,中上,已經算是很厲害的評價了,在場的考生若能得到這種評價,就無虞是否中舉了。

而白貴儘管前四道策論寫的不張揚,可他文學底子是有的,寫出的策論在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並不難。

更別說他書法出類拔萃,有很大的加成。

“咦?這篇兵備策問不錯,寫的好。”

“是個熟知兵事的人才,難怪說亦要前去考武科,有這見識,武科的兵法考試他是不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