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爭永遠是政治的延續。
趙構外忍內殘, 防內甚於防外。
如今白貴擁立趙桓,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患遠比金國要大,同樣韓世忠、劉錡等諸將亦被趙構懷疑, 趁機議和,重奪兵權, 才是趙構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趙構這一手, 相當於將白貴背刺了一次。
本來兩方已經約定好了, 一同進軍,恢復舊都, 將金人勢力徹底趕出中原。
不過白貴不是沒有準備。
他三萬馬步軍進逼洛邑,只是佯攻罷了。
等金宋議和之後,他立即重返秦地, 在潼關嚴防死守, 以待完顏宗弼大軍前來。
儘管以他的勇武, 作先登士, 洛邑不難攻打。
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他現在是秦王,不是原先的猛將了。
而且他麾下的地盤已經有些消化不良, 還未成為真正的基本盤,再攻打下去,遲早會崩盤。
新朝隗囂曾說:“請亦一丸泥, 東封函谷關,圖王不成, 其弊足霸也。”
這個泥丸,就是潼關!
潼關和函谷關一樣, 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下險隘。
完顏宗弼引兵二十萬攻打。
但在白貴的嚴防死守之下, 難有寸進。
……
建熙元年十月下旬,天氣轉冷。
日暮。
進攻潼關的金軍吹起號角,收兵回營,同時派遣一隊士兵去撿拾攻城留下的死屍。
這是約定俗成的戰爭規則。
潼關內。
白貴一身戎裝,從城頭上走了下來,隨手從親衛手上接過一碗薑湯,一飲而下。
此時, 夜明星稀。
“時候到了。”
“此夜將星移位,看來金兀朮撐不住了。”
他抬頭,望向天際。
原本按照史料,金兀朮就是要在今年十月病逝。不過白貴並不清楚金兀朮到底是在哪一天病逝。
例如金兀朮這等年齡大的將帥, 病逝如果不以神鬼學論之,那麼也就是身體機能走到盡頭了,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如果以神鬼論之,那就是金兀朮的陽壽盡了。
果然,兩日後,金兀朮在帥帳中暴斃而亡。
金軍秘不發喪,悄悄撤軍。
自此,宋金在紹興十八年的這次戰役,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