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閎對今日殿試考生定了調,說道。
民, 不是指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的這些秦隴士子。白貴開科取士,能前來參加科舉的, 大多都是當地富戶, 現在取了這些士子, 就相當於籠絡了秦隴兩地計程車紳階層。
士紳,才是民, 才是百姓。
“本王取下關隴二地,夏國雖有科舉士人,亦有百官, 但只可取一二擇用之, 現今長安科考已完, 這些殿試士子, 就將他們安置到秦隴諸州,當做刺史……”
白貴點頭, 說道。
“刺史?”
唐閎訝然。
刺史雖是知州的別稱,可白貴此言,可不像是置知州, 而是想讓刺史這虛銜重新變為實官。
“宋有三大弊。冗官、冗兵、冗政。”
“官員有職事官和職差遣,太過繁複, 吾不欲取也。冗官導致冗政,每年度支靡費太多……”
“現在新政以立, 要改就徹底改。”
白貴沉聲道。
職事官,是舊三省六部制的官稱。比如員外郎、尚書、僕射, 但宋時這些官稱與實際職位相脫離,官名只用來表示官位、俸祿高低,所以叫寄祿官。職差遣指的是“因事而設、事後而撤”的官職,例如知州,全稱是“權知某軍州事”,是差遣官。
這三弊導致宋朝明明良將層出不窮,但硬是打不了勝仗。
究其原因, 是因為大宋選拔人才,是在全國選拔,唐末五代以來,因藩鎮為亂, 將門林立。所以有將。但三弊導致大宋真的就像一個割據勢力,有力無處使,內耗嚴重。所以無兵無糧。
戰略勝不了人,戰術再大,除非有大勝,不然就是小打小鬧。
“宋雖有諸弊,但此法可絕叛亂事。”
唐閎勸說道。
這三弊,不是沒有好處,好處在於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叛亂。
“宋初選擇此法,是為避免五代藩鎮叛亂……”
“治亂世,用重典。反之,若為盛世,則輕刑,寬赦天下。現在無藩鎮為禍,此弊政無須再要。”
白貴道。
只要中樞不出什麼亂子,地方想要做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他若為人皇,是長生久視的仙人,這點小後患,對他來說,並不算是值得在意的事情。
改三弊,就是改基層組織。
如此才能將整個封建朝廷的實力運用出來。
這樣的話,即使關隴兩地統治之民沒有南宋半數,但暴兵出來的實力,卻會遠遠碾壓於南宋。
“秦王遠見。”
唐閎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