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說辭,我一直就很想問一問,你們都不查資料的麼?
內閣第一次呲牙是誰給一耳刮子抽回去的不知道麼?
在土木堡之變中,內閣的那幫傢伙的確是很有問題!
他們有什麼問題呢?
那就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屁用沒有,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完全不知道現在該幹什麼。
只能是嚷嚷著要逃走,逃走,回江南!
非要把南明這個稱呼提前弄出來才行的意思。
得虧還就是于謙站出來力挽狂瀾,把那個時候的局面給拉了回去。
而在這件事情之後,于謙也開始發飆了。
既然給你們臉的時候,你們一個個的不要臉。
那麼就別怪現在我心黑了。
于謙直接拒絕了入閣的要求,不僅如此,他甚至直接將內閣所有本不該出現的權利一股腦的都收了回去。
他就是一個兵部尚書,但是內閣所有人直接被他定為了真正的秘書,讓你們幹什麼你們就幹什麼得了。
誰敢呲牙,上來就大耳雷子呼他。
最後在短暫的交鋒之後, 內閣看著于謙,終於還是認慫了,上面讓幹啥,他們就幹啥,一個字兒都不敢多說。
從而在整個景泰年間,內閣相當低調。
不過在這個低調發展之中,內閣也開始不斷的拉攏新晉計程車子進入內閣之中,可算是給他弄出來了一個不小的勢力。
只不過這個勢力,直到英宗復辟之後,于謙蒙冤而死了。
他們才開始再一次的出現。
那些年利用著各種各樣關係拉攏了好一波人的內閣,終於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自己的第一位首輔大人。
在此之前,內閣就是內閣,內閣裡面沒有什麼高低貴賤,大家有事情就商量著來。
就算是有某一個人名望很高,大家都聽他的,但是在地位上他們也是平級,同時也沒有領導其他人的權利。
但是首輔卻不一樣了。
大明第一位內閣首輔李賢的出現,代表著內閣終於有了自己的老大,從此票擬,還有制定各種權利和意見的那根筆就有了主人。
而其他的閣員,哪怕他是次輔,也不過是隻有一張嘴罷了。
李賢也就是創造了那個首輔秉筆制的男人。
與此同時內閣的門檻也再次提高了起來,不再是誰都能夠進去了。
李賢定下來了兩條規矩。
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
也就是這兩個制度的出現,內閣的雛形,這才算是完全的確立了起來。
喜歡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請大家收藏:(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