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板和肌肉都有張力,手術刀切開之後需要專門的器械——拉鉤來拉開組織,這樣才能暴露視野。
由於頜面部的結構和手術的特殊性,手術時使用的拉鉤與別的手術差異也很大。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中,除了專門的頰部拉鉤、舌拉鉤之外,還有各種大中小號的黏膜拉鉤。偶爾普外科的甲狀腺拉鉤也會出現客串一下,有特殊需求的主任還會自制各種奇形怪狀的拉鉤以適應不同的手術方式。
拉鉤是一項非常累的體力活,屬於學生和低年資醫生的苦力活。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力是相對的。
病人的肌肉是有活性的,所以會與拉鉤的力產生對抗,而為了保證視野的清晰和穩定,拉鉤者必須長時間用力保持著一個機械的動作。
要知道,病人差異性是很大的,有的大漢肌肉緊實豐厚,力量就大……實習生和規培生因為一時手鬆沒拉住的情況就時有發生,這種情況換來的往往都是主刀醫生劈頭蓋臉的怒罵。
最簡單無腦的體力活都幹不好,怎麼當醫生?
不過林陽倒是很輕鬆,他早就已經在健身房和一年實習生涯中練出了還算粗壯的胳膊,加上“小手穩如狗”的BUFF加持,他現在感覺良好。
這是一個無聊枯燥且考驗毅力的苦力活,年輕人要沉得住氣……
謝主任此時已經做到了關鍵步驟,他將骨膜剝離器嵌入骨折線下方進行撬抬,復位因為骨折而錯位的顴骨。
顴骨因為其突出的解剖位置,往往容易成為面部損傷的部位。
尤其是顴弓,就像上頜骨和顱骨之間搭建的一座天橋,弓形的纖細骨頭橫跨面部和顱部,中間還沒有柱子支撐。
“來……猜猜這人是因為什麼骨折的。”謝主任一邊用力復位一邊說道。
“摔跤?”
“女孩子,應該不是打架……”
“車禍吧?”
“……”
謝宏做了幾十年手術,很明白怎麼讓自己在手術過程中做得舒服點。
主刀醫生排除無聊的方式無非幾種,與護士、助手聊天,打黃腔開玩笑,以及提問學生……
簡單又枯燥的手術,就不要問學生太多複雜的問題,聊聊天,活躍一下氣氛,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手術就很快結束。
“嘿嘿,是電動車,上個月十個骨病人有七個是因為騎電動車。”汪泉加入了聊天。
“你們也很多人都騎電動車的吧?都小心點,帽子都戴好咯。”謝宏對後面的學生們說道。
學生們急忙點頭稱是,還有機靈地開始說著自己的悲慘事蹟。
大家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忽然,拉鉤的林陽感受到一個明顯的抖動。
顯然,骨折已經復位。
“來吧,上鈦板。”
其實頜面部骨骼手術和大多數的骨科手術差不多,無非是那麼幾件事。
總結起來三點,打洞,挖骨,擰釘子。
是不是會讓你聯想到家裡的裝修師傅?不用懷疑,真就是……
電鑽、鋼釘、鋼板、螺絲刀,連操作都是一模一樣的。
只不過是道具換了,電鑽叫動力系統,鋼釘和鋼板變成了鈦釘和鈦板,螺絲刀加了個彎兒。
謝宏在汪泉的幫助下開始轉自體攻螺鈦釘,一邊轉一邊抬頭挑眉問道:“骨折內固定的訣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