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

精彩盡在【著筆中文網】記住我們的網址:.

話說楊撫臺搬出了欽差關防,請出了王命旗牌,李大人穿上了天子賜服,抬上了金書鐵券,都是各自壓箱底的鎮衙之寶,都寄託了各自官爵的氣運。

一時間大堂中彷彿風起雲湧、山雨欲來,冥冥中似有兩股氣勢jī烈的交鋒碰撞。

丁運使與高運同對視一眼,兩個天下最富有衙門的堂官居然生出幾絲自卑心理。

沒有極品法寶和裝備的丁運使心中默默感嘆道,要想在這方面與他們抗衡,必須將運庫裡的數十萬銀子搬過來炫耀,不如此撐不住場面啊。

面對燒包華麗的李大人,楊撫臺卻實在無語。他拿出封疆大吏的傢什,是為了震懾本來不屬於他管的鹽運司,這李佑也不知受什麼刺jī,吃飽了閒著將風頭攬過去,硬要來撐場子。

你李佑本來就是本官正經的下屬,敲打你辦法多得是,雷要大動干戈的請皇命旗牌來向你示威麼,真是有點自作多情。

他確實很奇怪,自從他移駐揚州以來,李佑大體上還是比較守尊卑、知進退,不像傳言中的那般囂張跋扈,今天為何一反常態的咄咄逼人?

難道是本相畢露了?若是如此,那麼對他的猜疑果真是沒錯啊。

其實下棋下到目前這個狀況,形勢並非楊撫臺、鹽運司、李佑三方中任何一方所期望的。三方都不樂意見到,並感到很彆扭。

鹽運司懷疑李佑背後的朝中勢力要動鹽政同時忌憚李佑的戰鬥力,希望撫臺來了後針對李大人去搶班奪權,而鹽運司則可以繼續偏安。畢竟李佑手裡的迎駕事務十分誘人,足以令任何一個有意在官場繼續發展的人動心。

為此他們偷偷聯絡了已經公然投靠撫臺的羅參政,挑動楊撫臺去巡視行宮工地。

撫臺寄希望於李佑被朝廷安排去整飭鹽政,與鹽運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既可以輕易拉攏鹽運司,又可以導致李佑對迎駕事務自顧不暇,使他趁虛而入。

為此他極力向朝廷推薦由李大人整飭鹽事。

李大人最大的期待便是讓楊撫臺把鹽運司掀個底朝天,等天子南巡時好輕鬆摘取勝利果實。

為此他前有一百零八條,後有按照楊撫臺條件量身定做,建議朝廷派遣大臣巡視鹽業。

互相算計了一個月,到了二月最後一天,階段性的結局卻沒讓每一個人滿意。大明的朝廷,玩平衡的功力是爐火純青的,現在這個樣子,讓朝廷很放心。

御賜冠袍加身又背靠金書鐵券的李佑與鹽運司兩人相對而坐,避免了位居最下首的命運。

默然無聲中楊撫臺咳嗽一聲,先開口道:“本部院奉朝廷之命,整飭兩淮鹽法,今日將爾等召來,便為商議整飭條陳,也好早日功成,不負朝廷hòu望。”

丁運使目光垂地,“我運司多有不力,致使朝廷憂慮,中丞有何交待我等照辦即是。”

大明體制奉行重內輕外、以中馭外妁原則極重朝廷威權。朝廷的各種欽差和派差到了地方在差事上基本就是見官大一級。所以丁運使無論心裡做何想法,口頭上須得周到了。

楊撫臺笑道:“本部院倒有個腹案,先不須遠勞。先在運司衙門查賬本,核庫銀,同時糾察鹽商不法之事,無論如何按慣例總是該有這麼一遭的。”

丁運使不置可否,查賬查庫銀不算什麼鹽運司給出的賬目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在這個賬目之外運轉的,查賬能查出什麼?

“此事便有勞李大人費心了,你執掌江都縣,行事便利。”楊撫臺分配任務道。這大概便是楊撫臺的意思,叫李佑去充當先鋒。

李佑冷哼一聲,毫不客氣一口否定了楊撫臺的意見:“關於鹽事,老中丞久鎮兩誰應當有所熟知才是,為何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條陳?”

如果李佑沉默不語,只會令人納悶,言辭肆意才是正常。楊撫臺不生氣,問道:“李大人又有何高見?”

“鹽民灶戶開春開始煮鹽,日積月累積攢在鹽倉,到了秋季,綱商開始收鹽運鹽。也就是說,上半年是產鹽之時,下半年是運鹽之時。下月是三月,正是開春產鹽之時,整飭鹽法,重點該在鹽場產地,清查煮鹽、入倉、盤剝、灶丁數目、鹽課司出納等弊政方為正理。”

“下半年是運鹽時候,重點才是運司、綱商和儀真批驗所。敢問楊大人,現在去查運司、綱商,那麼什麼時間去查鹽場?”

李大人大義凜然,道理十足,但他的真正意思,在座眾人聞絃歌而知雅意。

兩淮鹽運司下轄淮安、泰州、通州三個分司,共計有三十個鹽場,數萬灶戶。這些鹽場背靠防海潮的范公堤,分佈於從海州到通州這段漫長的海岸上。

最關鍵的是,這些鹽場或許位於淮安府,或許位於通州,或許位於泰州,但可以確定,江都縣境內一個也沒有的,高郵州也沒有。

換句話說,這些鹽場不在李大人的地盤上,同時李大人作為江都縣實際上的正堂官,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隨意出境的。

所以,清查鹽場只能你總理整飭鹽法事楊大人親自出馬,或者在當地那幾個州府另請高明,他李大人是有心無力、不能助拳了。

李佑這點小算盤,堂中各人誰都看得出來,而且這個小算盤與巡撫大人從江都縣開始的想法正好相對。

清查鹽務,無非是三個地方,鹽運司所在的揚州城、產鹽的鹽場、檢驗外銷的儀真縣。李佑的理由楊撫臺豈能料不到?

你上當了!他裝作稍加思索樣子便道:“三月產季剛開始,而六七月才是去鹽場清查的最佳時候,當前還以揚州城為主的好,畢竟是兩淮鹽業的首腦之地。”

李佑揮了揮繡有虯龍的大袖,趕走眼前的一隻蒼蠅,“本官不想與老中丞爭辯,免得傷了和氣。既然各有所見,那便上奏朝廷,請朝廷定奪罷!”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