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一章 通向中樞之路

李佑先謙虛道:“下官唯恐不能讓老大人中意。”

許尚書:“不必自謙,眾口同聲道是你稍顯年少浮躁,但有任事之能,仍可委用。”

李佑心思通透,豈能聽不出來?預聞機密這四個字是老大人話裡的重中之重,點題之筆,說難聽點不就是通風報信麼。

不過卻冒出一個念頭,與閣臣地位差不多的許天官入閣並不難,莫非他不想按照慣例當那個最末位最沒話語權的東閣大學士?他到底算計到了哪一步?

李大人到現在也沒有痛快的答應,但也沒有明確的拒絕。本來以他的性格,不會想幹這個前程莫測的事。

若換成別的地方也就罷了,那可是大內禁宮,帝國中樞…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莫名的誘惑抓住了他的心死死不放。

每個男人心底都有一個權傾天下的夢想。有詩云,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他李佑固然不可能位極人臣,但能去這個擁有東西南北上百藩屬、數百州府的天朝帝國權勢最熾熱的中樞,看一看那妖冶的風景也好啊。

這算不算飛蛾撲火?李佑捫心苦笑,至少在這個沒有鎮撫司、東廠的年頭,只要不犯大逆,生命安全還是有保障的罷,大不了罷官回鄉養兒育女。

許尚書當然看得出李佑心動了。這種事不能強迫別人去的,那樣只能壞事,能心甘情願去才是兩全其美。遂道:“本官其實另有人選,但不太中意,本打算將就著,文書已經擬定,明日就要加了印信上報。不過今日忽有所感,還是你更合適一些,所以便有緊急傳你面見之舉…”

李佑拱手道:“老大人有所差遣,下官自當效力,但有一處不滿。”

“說!”許尚書道。

“下官出身寒微,歷盡艱難才有這正七品官身。不升也就罷了,可那中書舍人是從七品,降一級使下官有些難以遣懷。”

許尚書啞然失笑道:“這有何難,你之前是理刑官,那便順理成章加大理寺左評事銜,以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如何?前朝有過此例,倒也不逾矩。如何能虧待得了你。”

官銜方面,吏部天官當然是最權威的,他這麼說了,那就百分百沒問題。

大理寺評事和蘇州府推官一樣是正七品,但京官的七品在人們心中還是比地方七品稍高一點的。國朝確實有府推官行取入京改任大理寺評事的升遷途徑,所以李佑這個身份變化倒也不算是奇異。

但李佑這個大理寺左評事顯然和閣老們的尚書一樣,也是個加銜,是虛的。

只是人家全稱是某某大學士、兼某部尚書入直文淵閣,李佑只能叫做大理寺左評事、兼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可謂是天差地遠。

按規矩,中書舍人外放不得直接遷入六部、科道為官。這對李佑倒無所謂,反正以他的出身能進六部科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出了天官府,夜色依舊漆黑一片,李佑感到恍然如夢,卻在冷風裡打了個寒戰。

“我確實是個最合適的人,非我莫屬。”他對自己說道。

這個分票中書人選,不能從現有的內直文官中尋找,更不能找那些與諸大學士攀的上關係之人,所以肯定要由吏部銓選補缺。

天官大人卻想在這個位置安插私人,但他的門生故吏基本都有功名的清流,沒人願意去幹什麼分票中書,即使一時得意也是自毀前途。恰好這時候,雜流出身品級剛好又夠格的李大人出現了…

從許尚書角度看,李佑簡直太合適了。情商智商且不說,一是政治上比較可靠,是他視若子侄的學生髮掘出來的,也是他提拔過的,打著他的烙印,相信李佑也不會蠢到敢背信棄義。

二是李佑在京城社會關係比較簡單,有點關係的趙總憲、盧尚書都算是同黨,比較令人放心。

三是李佑分量輕成本低,一個破雜流損失也損失不了什麼。

李佑走了幾步,忽然驚醒道:“不!我是最不合適的!”

無論誰來當中書舍人,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能書”,不見得非要多好,但至少要能把官方指定的楷體寫的規整些,這是主業為抄寫的中書舍人的基本功。

這點對天下大多數讀書人都不是問題,可對李大人卻是個大麻煩。許尚書大概根本沒想到,薄有才名的李才子其實不會寫字的…

李佑只顧得沉浸於各種情緒中,連自己都忘了自己這一手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