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
››››正文二百一十二章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
正文二百一十二章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
:
,李估愁啊,愁的午飯少吃了兩碗飯。今天他哪裡也沒有去,坐在會館裡愁眉苦臉、苦思冥想,這手字可怎麼見人?
李估雖然不是讀書人出身,更沒參加過科舉,但起碼現在有詩詞方面的名氣,場面上也能天南海北的顯出幾分雜學多才,被輿論承認是文化人。
國朝這一二百年出了許多不參加科舉、不做官卻詩文書畫出眾的時髦名士,叫做山人,李估算是偏於這一類的。只不過絕大多數人在江湖、心在官衙的山人們沒有李估這般萬中無一的好運氣,不經科舉也有進身之階。
不過李估這個書法,真的不能顯於人前,形象殺傷力指數沒有十也有。以前或可以遮遮掩掩、揚長避短,但要擔任抄寫為基本功好中書舍人,勢必露餡。
早知如此,從穿越以來就不該貪圖享受安逸,這一兩年勤學苦練總該有點成績了,李估心裡後悔道。之前打死他也想不到居然有機會入中樞。
可以去反悔不去當中書舍人嗎?李估編了一十八種說辭,也無法自圓其說昨晚答應的太痛快了,沒有轉圜餘地。
對手持栓政的吏部尚書出爾反爾,並不是一件值得去嘗試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拒絕吏部尚書和名聲大毀兩個選擇中哪個損失小一點?
這時代有鋼筆圓珠筆就好了,毛筆實在不順手李大人仰天長嘆。
上輩子小學中學時也摹寫過鋼筆帖子,雖然練的不怎麼樣但總比現在寫毛筆字慘不忍睹強得多。
李估忽然靈機一動,鋼筆雖然沒有,但鋼筆的祖宗鵝毛筆應該早出現在泰西番邦了。但井計國朝沒人會製作罷,他這手工能力為無的也不會。
依稀記得明史上有些西番傳教士到中土來在京師傳教想到這裡,李估彷彿黑暗中見到了一絲光明。他哪裡還坐得住,連忙找會館掌櫃,問道:,“京城內可有西番僧?”
掌櫃聞言神色詭異,飽含深意道:,“有是有的,不過大人正值青春,修身養性即可,不須如此罷?”
李估一愣,找個傳教士扯得上修身養性?這什麼意思,“都在哪裡?”
,“在下聽人閒談,倒是有所耳聞城東和城西北幾條衚衕裡皆有。
有的藥性好,據說一夜不倒。有的法術好”會館掌櫃一臉曖昧的介紹道。
李估越聽越不對頭,突然醒悟過來,這廝定然誤會了!
掌櫃肯定以為他要找什麼西域番僧或者密宗法師之類的角色搞點藥或者學歡喜禪。這年頭胡僧藥可是姬藥的代名詞,與道家丹方大肆爭搶市場份額……,
,“休要說笑!以本官之威能怎會需要那等不上臺面的物事助力!”
李估嚴正駁斥掌櫃道”“本官玉尋的是海西諸國番僧,高鼻深目,眼瞳非黑者,並非西域胡僧。”
,“卻是小人不走了”掌櫃賠笑道:,“海西來的和尚也是有的。
聚在宣武門之內不遠處,有處西番會院信的一個什麼番教。”
這大概就走了,李估喚來張三吩咐道:,“你帶些銀子去西邊宣武門,找那些番僧。或許有一種鵝毛筆買些回來,要字跡粗一點的,
能問出製作法子更好。”
張三應聲而去。
此時卻有內官捧著五百兩銀子過來,這是歸德長公主的賞賜。李估謝過就收了,不要白不要。
在掌櫃崇拜的目光中李估感到有些睏倦,便回屋小憩。走到院中,沒見到小竹,進了外堂,也沒見到小竹。
怪哉,這婢女去哪裡了?不過李估沒多想,午睡要緊便推門進裡屋。
李老爺目光還沒有適應屋內光線時,就聽見低聲尖叫。定睛一看,卻見小竹手捧衣物緊緊掩在胸前,但卻遮不住那白白的蓮藕粉臂白白的象牙香肩,以及幾根垂下的圍胸紅繩……
羞赧至極的小竹被老爺眼神掃的身子發軟搖搖晃晃向後倒去,恰好跌在床頭,掩在胸前衣物鬆了幾分,露出小半截軟肉兒。
“你在作甚?”賞心悅目的李老爺問道。真是來的巧來的好雖然他和小竹這個貼身婢女之間其實十分熟悉不拘了,猛然撞見這麼一遭也確實有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