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次。
近五百個字,要寫十次,那就是五千,呵呵,林徹已經沒有空想其他的了,除了早晚的武藝練習,其餘時間都在寫字,吃飯睡覺如廁都儘量壓短時間。
就這樣,論語一天一篇,謝君直帶著林徹先是背誦,再講解意思,最後臨帖十次。
第四天,沒有講課,因為謝君直便要離開了,他已經不能再呆下去了,他還有官職在身呢。
縣城北門十里亭,林徹送到這裡就該師徒分別了。
“徹哥兒,就到這吧,往後為師無法在你身側教誨,你自當勤學勿怠。餘話便不再多說,願你我師徒有早日再見之時。回去吧。”
謝君直略有不捨,對這個聰慧的學生,很有繼續教育下去的慾望。
“先生的敦敦教誨,林徹一日不敢或忘,先生此去,山高水長,可要多多保重身體啊,可別忘了,您可是答應了做大學堂的山長呢,等建成那天,林徹便親自去請您,到時您可不準反悔呢。”
林徹雖然也是不捨,但也是高興終於可以解放了,和前世讀書那會等到放假來臨的心情很是相似。
“哈哈,好好好,那吾就等你大學堂建成之時,好了,時辰不早了,為師尚需趕路,”說完,便轉身上了馬車。
馬車走遠,幾個伴當騎著騾子跟隨,還有一架牛車,裝著林府贈送的石泉春,谷酒蒸制的醉八方,栗子酒蒸制的燒山火,雪鹽,白糖,還有其他特產,滿滿一車。
最後還有林府派出的四個武師隨行護送。
……
林徹回到府中吃過午飯,工匠坊讓人來稟報,林徹要的馬車,做好了。
一輛精緻四輪的馬車,停在院子。
考慮到是為前往泉州坐乘,一路上山路很多,所以輪寬不到兩米,車身略窄約莫一米五六,但是比較長,車廂便有三米長了。
裡面坐上三四個人還是不覺擁擠的,況且林徹還只是個小小的人兒。
車座也做了改良,座底是一個箱子裡面是很多弓臂結構的支撐柱,支撐著座板,可以上下浮動,還鋪上了厚實的舒適的坐墊。
林徹坐在上面,上下蹦躂了幾下,有點彈簧床的感覺,很是滿意。
車廂主要是輕木和竹材,儘可能的輕量化。
整體也很輕便並且結實。
輪架也如林徹所想做了減震設施,車身相當於懸掛在輪軸上,能夠很好的上下浮動。
前輪裝了轉向架後也是轉動自如,很是靈活,絲毫不顯生澀感。
總得來說,完成了林徹的設想,讓人套上馬就駛出了府門。
兩匹馬拉著這輛新車,很是輕鬆,在官道上跑的飛起,帶起了一路煙塵。
速度遠遠超出了後面護衛的想象,趕緊打馬一陣風似得追上,不免吃了一嘴的塵土。
馬車到了縣城南門,城門口的小吏和弓手望著這從未見過的四個輪子馬車,還沒等仔細看呢,便神經病一樣的掉頭往回跑,若不是看到後邊的六個騎士,知道這是林家的,肯定要罵出聲來。
到縣城打一個來回,六十里地,用了半個時辰多一點,這速度簡直了,不比騎馬慢多少了。
下了車,林徹在車身左瞧瞧,又看看,沒發現有什麼毛病,拉車的馬似乎也沒感覺到有累的樣子,心下很是滿意,兩百貫的打賞便隨手撒了出去。
吩咐老龔頭他們多做幾輛,先做一輛和這個一樣的,路上好備用,然後其他的做常規的寬度,給林老頭也備一輛,免得他出門還要坐慢吞吞的牛車。
然後便回慶延院讀書練字了,雖然先生走了,但是功課還是要做的,尤其是這幾天練字練得有點感覺了,學出來的字起碼能讓別人看懂了,當然要趁著有手感多練習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