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謝洵是個怎樣的人呢?
顧懷第一時間想起了書房桌子上厚厚的那一摞子情報。
之前的情報組織,後來的錦衣衛,再到現在併入綠林的情報組織,都對謝洵的人生進行了全方面無死角的調查。
閉著眼睛都能想到,顧懷絕對不是第一個這樣乾的人,所以顧懷在拿到那堆資料的時候也能想到,自己絕對不是第一個發出驚歎的人。
謝洵,字明山,天元五年生人,家有餘財,自幼苦讀,鄉試第一,會試第二,殿試第一。
只差一點就完成了大魏讀書人的最高夢想連中三元。
在這個時代,科舉是讀書人追求榮譽的途徑,對他們而言,狀元就是他們的目標,雖說文無第一,但考試有第一啊!而且這第一人人想要,那為什麼狀元不能是我?
事實也是如此,狀元雖然難得,三年才產一個,產量很低,但畢竟還是有的,所以讀書人心中的最高榮譽並不是狀元,而是另一種稱號,這才是每個讀書人朝思暮想的,獲得這一稱號的人必然會在史書上,受萬世讀書人的敬仰。
這個稱號就是連中三元,具體來說就是身兼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稱號於一身。這是個真正高難度的動作,必須保證全府考第一,然後全國考第一,最後在殿試時候皇帝的心目中也考第一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學問好,還要反應快,長得夠帥,畢竟皇帝肯定是不會喜歡一個長得賊醜的學子的。
所以能得到這個稱號的人需要有才華,也要有一定的運氣,如果能真的連中三元,那已經不是祖墳冒青煙了,簡直是要噴火。
這種人在大魏歷史上還沒出現過,在南乾據說有一個,可那人後來參與謀反被勾去了名字,所以北魏南乾大抵處在同一起跑線,都沒有這種天縱之才出現。
可謝洵的考試成績...據說是被黑了的。
當初的主考官和謝洵的父親有些恩怨,把原本定為全國第一的謝洵改成了第二,這才讓本應該連中三元成為大魏傳說的謝洵遺憾的錯過了這個稱號。
但這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謝洵能只差一步就連中三元,不對,準確的說他是已經具備了連中三元的能力,那麼這個人就一定絕對聰明。
所以顧懷默默在心裡給謝洵打上了個絕頂聰明的標籤。
科舉之後,作為殿試第一,謝洵自然是被分到了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在所有的進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選精英考試才能成為庶吉士,他們的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史書籍,並且幫助皇帝起草詔書其實也就是皇帝的秘書,權力極大,而且現在的大魏儼然已經有了一條潛規則非庶吉士不能入閣成為大學士。
所以謝洵當年實在是坐上了做官的東風。
看看現在的翰林院,跟當年比起來簡直慘得沒邊,皇帝跑去行宮了,朝事也不管了,他們作為皇帝的秘書,以前還能參與政事提供意見起草詔書,現在呢?活兒全給何公公幹完了,他們閒的成天在翰林院修史。
之前的餘淮也就是進了翰林院幹這個。
所以謝洵升官快,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翰林院呆了兩年,轉到東宮侍讀,這個職位也不得了,說白了就是陪著太子讀書。
太子是誰?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