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八章 謝洵的人生

所以大家明白為什麼謝洵和魏皇之間有這麼深厚的革命友誼了吧?當年一個在東宮心驚膽戰的太子,一個剛從翰林院出來因為成績優異陪太子讀書的小小文官,就這麼遇見了。

然後就是血腥的奪嫡,爭位,朝堂權謀鬥爭,風雨滿長安,一批批官員死了,一個個官員上位,謝洵成功的陪現在的魏皇走到了最後,走到了...登基。

根據整理的資料,那時候的謝洵是太子派的中堅官員,好多計劃都是出自他的手裡。

打擊政敵毫不留情,抓準機會一飛沖天,顧懷給謝洵又加上了個標籤老謀深算。

然後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不停的處理政事。

從東宮侍讀到戶部給事中,從戶部給事中到吏部侍郎,從吏部侍郎到兵部尚書,從兵部尚書到文華殿大學士,從大學士到...內閣首輔。

管過監察,管過錢,管過兵,管過人事,最後總攬政事。

好傢伙,全能啊。

嗯...精於政事,顧懷默默的想,腳步又放慢了幾分。

從進入內閣開始,謝洵就開始了他霸道的爭奪首輔的政治生涯。

要知道,論資排輩是官場的優良傳統,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謝洵一開始的日子...實在是不怎麼好。

在大魏,內閣是講究論資排輩的,和南乾宰相們負責不同的方面不一樣,在內閣,排前面的就是老大,就能總攬全域性,就是...牛逼。

先入閣的是前輩當首輔,後來的只能當小弟當跟班,那麼問題來了,小弟怎麼才能當上首輔,當上大哥呢?

很簡單,前面的前輩死完了,你就能當前輩了。

特別說明一下,早一天入閣就是前輩,後一天入閣就得老老實實排在後面,規矩是不能亂的。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要是在同一天入閣怎麼辦?

放心,這也簡單,大魏歷史上就出現過,兩個閣老一同告老,兩個尚書同時入閣,但大家都還是排出來了,比的是什麼呢?資歷。

舉個例子,成平三年的進士比成平六年的金貴,要是同一年中的進士,那就比入閣時的官級,兩個都是尚書,那就繼續比,比年紀,反正不分出個先後不算完。

所以當年的謝洵一進內閣,就還想自己成了小弟,而頭上...還有四個人。

四個人,最老的個雖然眼看快不行了,但下面三個還是春秋鼎盛的,魏皇雖然信任他,但這麼等下去,鬼知道要等多久自己才能和陛下一起開始那個偉大的計劃?

等個二十多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