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這裡頭加了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望月用碗蓋颳了刮茶葉,輕輕在茶湯上吹起漣漪,然後飲下一口潤潤喉。
駱琴簫還在思考這茶里加了什麼蠍子蜈蚣之類的東西,就聽望月冷不丁說道:
“你和你娘感情很好啊,為了讓她成為正室,你都願意豁出性命。”
“從小到大隻有我娘對我好,我用命來報答我孃的生養之恩,理所應當。”駱琴簫略微猶豫了一下,如實答道。
“你的嫡母早在五年之前就因病去世了,為何你父親不續絃,也不將側室提為正妻呢?”
“這…說來話長……”
“你說就是。”
駱琴簫不敢說謊,只能將曾經往事和盤托出。
她的孃親姓袁名若梅,是江南樂府的歌伎之女,從小就聽著絲竹之聲長大,六歲時便跟著樂府的師傅學歌舞樂器,琴箏簫笛等樂器皆有涉獵,但在其中最為擅長的,便是琵琶。
樂府的師傅都說袁若梅有一雙天生會彈琵琶的手,旁人要學許久的指法,她看師傅彈一遍,再抱著琵琶試一試,便能彈出連師傅都為之震驚的流利音調。
二十年前,袁若梅剛過十六歲,正是風華正茂、含苞待放之時。
那年正逢江南樂府向京城送名伶樂伎賞玩,袁若梅便作為琵琶好手,被江南樂府送去了京城。
後來宮中設宴,樂府進獻歌舞,袁若梅因為身體不適未能進宮,卻不知為何,樂府眾人在宴會之上觸怒了龍顏,聖上下旨將江南樂府送來的樂伎全部處死。
袁若梅並未進宮,所以逃過一劫,只能帶著自己珍愛的琵琶逃出樂府、另謀生路。
她一介弱女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會彈琵琶,於是只能在當時的翠春樓做了一名賣藝不賣身的琵琶女。
其一曲《十面埋伏》,名動京城,多少風流公子哥兒專門來翠春樓,點名要她出來彈琵琶。
舞臺下面花天酒地、鶯歌燕語,衣著暴露的姑娘們坐在公子哥們的大腿上,嬌笑著給恩客灌下一杯又一杯的美酒。
舞臺上袁若梅一身白衣,垂眸盯著地面,視荒**樂之像為無物,只專心彈著琵琶,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
但久居鮑魚之肆,終究還是身不由己。
有一日,袁若梅偶然聽見樓裡的媽媽和別人說,不少公子哥都來問何時能與若梅春宵一度,媽媽考慮許久,決定再過些時日就要讓她去接客。從此之後,便和翠春樓裡這些姑娘一樣,拿自己的身子來換錢。
袁若梅縱使十分不願,也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