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花罹難,黑銅山村民非常悲傷。他們自發組織起來為毅花送葬,並把村子裡最好的山坡命名為毅花坡作為她的墓地。
毅花來黑銅山後主要工作是在知青隊食堂,平日與村民並無接觸,他們對毅花如此情真意切,這是金鎖、白寧和毅彩所沒有想到的。
青黃不接的季節,黑銅山的一些特困戶揭不開鍋,而救濟糧遲遲沒有到位,他們就組織起來到支書苟石家問問情況。這一問不打緊,可特困戶都急起來了。苟石說特困戶要按新標準重新評定,啥時候符合標準了啥時候發放救濟糧。
大家一聽新標準那樣苛刻,全村農戶中,很少能達到新標準,明擺著是不想給救濟糧。大家急了,當場與苟石爭執起來。
在黑銅山苟石就是皇帝,豈能容忍老百姓無禮。他讓民兵營長帶著一群民兵把這幫人抓起來隔離審查,還說對帶頭鬧事者和不肯悔改者要掛牌遊鬥。
義氣是村民們的傳統,大家誰也不肯說出挑頭的人。苟石無奈就把他們全放了,並慷慨地給村民出具了外出乞討的證明。
其實,不只是特困戶家中揭不開鍋,其他很多普通戶也常常上頓不接下頓。
山很多,但都是集體的,寧可禿著,荒著,誰也不能種一棵樹栽一棵菜。如果有人勤快,在山上栽種了,那也是集體的。誰還願意白忙乎?就日復一日跟著隊長的哨子,在梯田裡“精耕細作”。到頭來,集體分得的糧食不夠餬口,要麼等救濟,要麼揣著大隊開的證明外出乞討。
按照過去的習慣,在外出乞討前,總得在周邊撈點現的,填飽肚子才上路。他們有個約定,不搶本村人的東西,專挑外村人家搶。
知青隊的人都是外來戶,儲備那麼許多糧食幾年也吃不完。他們決定趁著天黑去知青隊倉庫偷盜。
毅花除在食堂幫廚外,還兼任知青隊倉庫保管員,她責任心很強,冷不丁就到倉庫轉轉。
有一次,她的手電筒一下子就照著了埋伏在倉庫附近的偷盜人。十來個人趴在地上像王八一樣昂著頭,本想躲過毅花這一關的,誰料手電筒的光束直射在臉上使他們睜不開眼。
他們見毅花僅一個人,就迅速把毅花包圍起來。毅花眼看著有危險,大聲說:“我的四周埋伏著民兵,專門等你們來偷的。識相的跪下來別動,我會饒了你們。不識相的,就讓民兵抓起來隔離審查。”
她說著就向四周做暫停的手勢,接著又說:“看見了嗎?我讓他們暫時按兵不動,就看你們的了。”
盜賊信以為真,就乖乖地跪地求饒,毅花這才知道他們都是黑銅山人,想偷些糧食填飽肚子好外出乞討。
毅花心生憐憫,眼前頓時浮現出半山腰的那個洞口。
一次她陪熊虎上山打獵,無意中發現苟石在往隱蔽的山洞裡藏糧食。當時熊虎已經在與苟石談文物生意,擔心節外生枝。他拉著毅花趕緊離開,說不能讓苟石發他們,並叫毅花永遠不要提這件事。
其實,這就是老苟用救濟糧券買的糧,想伺機到黑市上賣高價。
毅花說:“鄉親們,集體的糧食不能偷,那是犯罪。看你們可憐,我給你們指條明路。但是你們要發誓,不準透露半個字,尤其不能讓大隊支書苟石知道。”
鄉親們叩頭答應,稱毅花是“救命女神”。
黑銅山人除了豪氣,內部也真團結。他們按普通戶一份、特困戶雙份的方案,把洞裡的糧食全給分了。至毅花罹難時,誰也沒有漏出半個字。
守著大山餓肚皮,還帶著證明外出乞討,金鎖一陣揪心,他越發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恨不能馬上就推行他的脫貧計劃。
在看守所的那幾天,除了接受提審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謀求黑銅山的發展上,他要把黑銅山人的內在動力激發出來,想利用山脈延綿的優勢,讓村民們臉頰紅潤起來,腰包鼓囊起來,樓房矗立起來,道路暢通起來……
他想把知青隊承包經營的做法移植到黑銅山的其他九個村民小組,讓“四利用四發展”的路子在黑銅山結出碩果。一方面把土地和山頭承包到戶到人,宜樹則樹,宜糧則糧,宜禽則禽,把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另一方面在為農戶搞好技術推廣、管理服務的同時,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透過個人和集體雙輪驅動,使黑銅山儘快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他想對每戶進行一次走訪,感謝鄉親們對毅花的深情厚意,藉此詳細掌握每戶的經濟狀況,徵求對承包土地山頭的看法。金鎖讓白寧、毅彩一起參加,請餘大娘帶路。
金鎖沒有料到,村民們要麼不理不睬,要麼說風涼話,要麼挖苦諷刺……總之,群眾不歡迎,與他入獄前的態度截然不同。
金鎖感到問題嚴重,群眾不信任,再好的路也走不好,再好的承包方案也很難推行。